佳节每忘秦伏腊,野情多在汉衣冠
出处:《为族父国子先生七十又一寿作》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久谢琼南首蓿盘,归来黄菊满园看。
三为祭酒那知老,一作柴桑未到官。
佳节每忘秦伏腊,野情多在汉衣冠。
古稀谁道人生少,更得期颐也不难。
三为祭酒那知老,一作柴桑未到官。
佳节每忘秦伏腊,野情多在汉衣冠。
古稀谁道人生少,更得期颐也不难。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诗人屈大均所作,名为《为族父国子先生七十又一寿作(其一)》。诗中表达了对族父国子先生寿辰的祝贺与赞美之情。
首句“久谢琼南首蓿盘”,以“琼南”指代南方,暗示族父曾远离家乡,如今归来,仿佛已远离尘嚣,享受着宁静的生活。“首蓿盘”则象征着简朴而丰盛的饮食,表达出对族父生活状态的羡慕和尊敬。
“归来黄菊满园看”一句,描绘了族父归来时,园中黄菊盛开的景象,既烘托出节日的氛围,也暗喻着族父晚年生活的美好与充实。
接下来,“三为祭酒那知老,一作柴桑未到官”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对族父过去经历的敬仰。其中“三为祭酒”指的是古代学官中的高职位,“柴桑”则是陶渊明的故乡,这里借以赞扬族父虽未至高位,但其品格与成就如同陶渊明一般高尚。
“佳节每忘秦伏腊,野情多在汉衣冠”两句,进一步展现了族父的生活情趣与精神追求。佳节之际,他不拘泥于传统习俗,而是追求内心的自由与自然的情趣,这与汉代的风雅相呼应。
最后,“古稀谁道人生少,更得期颐也不难”两句,表达了对族父长寿的祝福与赞美。古稀之年,对于许多人来说已是人生的终点,但族父却认为长寿并非难事,体现了他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长寿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用典,不仅表达了对族父国子先生寿辰的热烈庆祝,也展现了其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