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星台畔依红客,厌踏红尘穿紫陌
宋 · 王之道
福星台畔依红客,厌踏红尘穿紫陌。
涌金门外泛兰舟,两岸融融春水拍。
隔浦笙歌寄幽思,向阳花柳饶春色。
六桥突兀披丹青,千佛森罗眩金碧。
登临肯作怀古愁,志在云台书竹帛。
须臾饮散晚风号,却扫阴霾生桂魄。
涌金门外泛兰舟,两岸融融春水拍。
隔浦笙歌寄幽思,向阳花柳饶春色。
六桥突兀披丹青,千佛森罗眩金碧。
登临肯作怀古愁,志在云台书竹帛。
须臾饮散晚风号,却扫阴霾生桂魄。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宴会的景象,诗人与同僚在西湖的一座名为千佛阁的地方举行会饮。开篇“福星台畔依红客”即设定了一种喜庆祥和的氛围,"厌踏红尘穿紫陌"则表达了诗人对凡世俗务的超脱与不屑一顾。"涌金门外泛兰舟"写出了宴会所在地的壮丽景色,而“两岸融融春水拍”则捕捉到了春水涌动的声音。
在“隔浦笙歌寄幽思,向阳花柳饶春色”中,诗人通过笙歌传达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也描绘出了花开得正盛的景致。"六桥突兀披丹青,千佛森罗眩金碧"则是对会饮地点——千佛阁周围环境的细腻描摹,其中“六桥”指的是西湖上的六座桥梁,“千佛”则与会饮地点相呼应。
诗人在“登临肯作怀古愁,志在云台书竹帛”中表达了登临之后所激发的怀古之情,以及对高远志向的追求。最后,“须臾饮散晚风号,卻扫阴霾生桂魄”则是对宴会结束后景象的描绘,其中“晚风号”与“却扫阴霾”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心中那份清朗与澄明。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一个宴会结束后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