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臣贵戚戈相藉,北桨南樯风背驰
出处:《过芜留咏》
宋 · 南野
湖山梦不到襄闱,六载沈酣一出迟。
渔子能言飞渡处,市翁亲见溃师时。
权臣贵戚戈相藉,北桨南樯风背驰。
事逐孤鸿今已矣,年年水落荻芽肥。
渔子能言飞渡处,市翁亲见溃师时。
权臣贵戚戈相藉,北桨南樯风背驰。
事逐孤鸿今已矣,年年水落荻芽肥。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湖山:湖光山色。襄闱:朝廷。
沈酣:沉迷。
出迟:离开得晚。
渔子:渔夫。
飞渡处:传说中的飞鸟过河之处。
溃师:溃败的军队。
权臣贵戚:有权势的贵族。
戈相藉:武器相碰撞,比喻争斗激烈。
北桨南樯:船只南北方向行驶。
风背驰:风向与航行方向相反。
事逐孤鸿:往事如孤鸿远去。
孤鸿:孤独的大雁。
荻芽:荻草的嫩芽。
肥:茂盛。
翻译
我从未梦想过湖光山色中的朝廷生活,六年沉醉中才首次离开。渔夫讲述着飞渡的传说,市井老人亲眼目睹了军队溃败的时刻。
权臣贵族们互相争斗,船只南北航行,风向背离他们的期望。
过去的事件如孤鸿远去,已经成为过去,每年水退后,荻草丛生,生机勃勃。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南野所作的《过芜留咏》。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湖山美景的向往和对现实政治的感慨。首句“湖山梦不到襄闱”描绘了诗人身处朝廷(襄闱)与自然山水之间的疏离,暗示了内心的渴望和现实的无奈。次句“六载沈酣一出迟”则反映了诗人长时间的沉醉于官场,直到有机会出游的不易。
第三句“渔子能言飞渡处”通过渔夫的故事,可能暗指历史上的某种事件或传说,展现了诗人对民间传说的关心和对历史的反思。第四句“市翁亲见溃师时”进一步揭示了历史的动荡,市井之人也能见证军队的溃败,强化了诗中的历史感。
第五、六句“权臣贵戚戈相藉,北桨南樯风背驰”描绘了权臣贵族间的争斗以及社会局势的动荡不安,船只南北方向的对比,象征着人们的离散和国家的分裂。最后一句“事逐孤鸿今已矣,年年水落荻芽肥”以孤鸿比喻自己飘零不定的生活,感叹往事如流水,而每年水位下降,荻草生长,寓意世事变迁,时光流逝。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情于景,借历史典故和个人经历抒发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政治的忧虑,体现了宋诗的婉约深沉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