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宁俯仰,自觉住山非
出处:《然上人还松台》
宋 · 宋庆之
白头宁俯仰,自觉住山非。
旧业双松在,初秋一锡归。
从人借茶具,就日补寒衣。
不见新诗久,朝来叩我扉。
旧业双松在,初秋一锡归。
从人借茶具,就日补寒衣。
不见新诗久,朝来叩我扉。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白头:形容年老。宁:宁可,宁愿。
俯仰:形容生活状态。
住山:居住在山中。
旧业:过去的产业或职业。
双松:两棵松树,象征坚韧和长寿。
初秋:刚刚进入秋季。
一锡归:带着锡杖归来,指僧人归隐。
从人:向他人。
茶具:用来泡茶的器具。
补:缝补。
寒衣:御寒的衣服。
新诗:新的诗歌作品。
久:长时间。
朝来:清晨。
扉:门。
翻译
尽管满头白发,我仍悠然自得地居住在山中。旧时产业只剩两棵松树陪伴,初秋时节我带着锡杖归来。
向别人借来茶具,趁着阳光缝补寒衣。
很久没见你的新诗了,清晨你敲响了我的门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山中的诗人的平静生活和心境。"白头宁俯仰,自觉住山非"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生活的满足与享受,没有后悔的情绪,只是平淡地接受这种选择。"旧业双松在,初秋一锡归"中的"旧业"指的是过去种植的松树,而"双松"则可能象征着坚韧不拔和长寿,"初秋一锡归"则表明诗人在秋天开始收获果实,返回家中。
"从人借茶具, 就日补寒衣"反映了隐居生活中的简单与自足。诗人向别人借来茶具,享受着简朴的生活,同时也在准备冬季的到来,补缀衣物以御寒冷。
最后两句"不见新诗久,朝来叩我扉"则透露出一位诗人的孤独和渴望交流。长时间没有写出新的诗篇,可能是因为缺乏灵感或是生活的单调,而"朝来叩我扉"表明即使在隐居中,也有期待与外界沟通的心情。
总体而言,这首诗展示了一个宁静、自足而又不失文艺追求的山中生活。通过这些平实的描写,诗人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纷扰后的精神境界和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