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如许杏花林,不照簪裾照野人
清 · 李寄
飘零秦地无归客,走马看花红一色。
十里锦霞烧碧天,如迎如却似飞仙。
近看不及远看好,开满不及开半巧。
凡花大抵尽当然,而杏尤宜如是观。
樱桃正绽香盈蒂,欲开不开见花态。
春风得意正佳时,迟来五日看残枝。
下马独吟真解语,茗赏酒赏总无取。
我闻今日曲江边,一枝不见惟寒烟。
繁华一旦生荆棘,即如才士遭沦没。
可怜如许杏花林,不照簪裾照野人。
安知我在盛唐日,綵笔不占杏林春。
十里锦霞烧碧天,如迎如却似飞仙。
近看不及远看好,开满不及开半巧。
凡花大抵尽当然,而杏尤宜如是观。
樱桃正绽香盈蒂,欲开不开见花态。
春风得意正佳时,迟来五日看残枝。
下马独吟真解语,茗赏酒赏总无取。
我闻今日曲江边,一枝不见惟寒烟。
繁华一旦生荆棘,即如才士遭沦没。
可怜如许杏花林,不照簪裾照野人。
安知我在盛唐日,綵笔不占杏林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三原县北门外十五里处的桥头,欣赏杏花盛开的景象,以“走马看花”的方式游览,生动展现了杏花的美丽与魅力。
首句“飘零秦地无归客”,诗人以“无归客”自喻,表达了自己如同漂泊在秦地的游子,没有固定的归宿,流露出一种孤独和漂泊感。接着,“走马看花红一色”描绘了诗人策马疾行,沿途观赏杏花的情景,红艳一片,充满生机与活力。
“十里锦霞烧碧天”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杏花比作燃烧在碧空中的锦霞,形象地展示了杏花的绚烂与壮观。接下来,“如迎如却似飞仙”则进一步赞美杏花的美丽,仿佛迎接与送别,又如同仙人般超凡脱俗。
“近看不及远看好,开满不及开半巧”两句对比,强调了从不同角度欣赏杏花之美,近观与远望各有千秋,开放完全与半开时的形态各有特色。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细腻观察和独特感受。
“凡花大抵尽当然,而杏尤宜如是观”则指出杏花的独特之处,与其他花朵相比,杏花更适宜从特定的角度和状态去欣赏。接下来,诗人通过樱桃的绽放,进一步强调了杏花的香气与姿态之美。
“春风得意正佳时,迟来五日看残枝”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珍惜,如果错过最佳观赏时机,只能看到凋谢的花朵。这一段也暗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下马独吟真解语,茗赏酒赏总无取”描述了诗人独自下马,吟诗赏花,茶酒之乐皆不足以表达内心的喜悦与感慨。最后,“我闻今日曲江边,一枝不见惟寒烟”通过回忆往昔,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眼前景象的惋惜。
整首诗通过对杏花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也蕴含了诗人对人生、时间、记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