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临更欲邀元亮,披写还能拟惠休
宋 · 王安石
道人心与世无求,隐几萧然在此楼。
坐对高梧倾晓月,看翻清露洗新秋。
登临更欲邀元亮,披写还能拟惠休。
顾我不知天上乐,虚疑昨夜梦仙游。
坐对高梧倾晓月,看翻清露洗新秋。
登临更欲邀元亮,披写还能拟惠休。
顾我不知天上乐,虚疑昨夜梦仙游。
注释
道人:指修道之人,可能是指诗人自己或隐士。世无求:不追求尘世的欲望。
隐几:倚着几案,表示闲适的生活方式。
萧然:清冷、寂静的样子。
高梧:高大的梧桐树。
倾晓月:倾斜的月亮,形容黎明时分。
清露:清晨的露水。
新秋:初秋季节。
邀:邀请。
元亮:陶渊明的字,代指隐逸诗人。
披写:铺陈描绘。
拟:比拟,模仿。
天上乐:指神仙世界的快乐。
梦仙游:梦境中的仙人之旅。
翻译
道人的心境与世俗无关,独自安静地坐在这座楼中。坐着欣赏高大的梧桐树倾斜着迎接破晓的月光,看着清澈的露水洗净了初秋的清新。
登高望远,我想要邀请元亮(陶渊明)一同,写下这样的景色,仿佛能比拟惠休(唐代僧人)的诗才。
反思自己并不了解天上的快乐,只怀疑昨晚是否在梦中游历了仙境。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与宁静的心境。
“道人心与世无求,隐几萧然在此楼。” 这两句诗描绘出诗人心如止水,与世间的纷争与欲望无关,在一处清幽的高楼中寻找内心的平和。
“坐对高梧倾晓月,看翻清露洗新秋。” 诗人静坐在高楼之上,面对着皎洁的明月,观赏着夜间的露珠如何洗涤新秋的景象,这些自然景物让诗人的心灵得到了净化。
“登临更欲邀元亮,披写还能拟惠休。” 这里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同道之士的思念和渴望,他们共同享受着文学与哲学的乐趣,通过书信交流思想。
“顾我不知天上乐,虚疑昨夜梦仙游。” 最后两句则流露出一丝迷惘,诗人在现实中未能体验到天界的快乐,只是在梦境中偶尔得到片刻的仙境之旅,这种不确定感增添了一份超凡脱俗的情怀。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清新,是王安石内心世界的一次美好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