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体泽泽,维角戢戢
出处:《鸣鹿颂》
明 · 张宁
鹿鸣呦呦,于山之幽。
载背载呼,言善其俦。
维体泽泽,维角戢戢。
匪外之防,维内之则。
相彼麟凰,寔郊寔薮。
释是町疃,乐此灵囿。
以礼为罗,以爵为縻。
匪罗匪縻,周行之归。
展也佳宾,胡不云来。
式燕以遨,乐只有仪。
文王不已,惠然来思。
载背载呼,言善其俦。
维体泽泽,维角戢戢。
匪外之防,维内之则。
相彼麟凰,寔郊寔薮。
释是町疃,乐此灵囿。
以礼为罗,以爵为縻。
匪罗匪縻,周行之归。
展也佳宾,胡不云来。
式燕以遨,乐只有仪。
文王不已,惠然来思。
鉴赏
这首《鸣鹿颂》由明代诗人张宁所作,通过鹿鸣的形象,巧妙地融入了儒家礼仪与和谐社会的哲学思想。
首先,“鹿鸣呦呦,于山之幽”,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祥和的画面,鹿在山林深处悠扬地呼唤,象征着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命的自由。接着,“载背载呼,言善其俦”,鹿群之间相互照顾,和睦相处,体现了人与自然、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和谐关系。
“维体泽泽,维角戢戢”描绘鹿的体态与角,虽未直接提及,但通过形象的描绘,暗示了鹿的美丽与力量,同时也隐喻了君子的品德与风范。“匪外之防,维内之则”,强调了内在修养的重要性,君子应以内修为主,而非外在的约束。
“相彼麟凰,寔郊寔薮”,将鹿与麒麟、凤凰相提并论,象征着高尚的品德与卓越的才能,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赞美。“释是町疃,乐此灵囿”,意味着远离尘嚣,乐于在精神的园地中自由翱翔。
“以礼为罗,以爵为縻”,运用比喻手法,将礼仪比作捕捉心灵的罗网,爵位比作拴系心灵的绳索,强调了礼仪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通过礼仪来维护社会秩序与和谐。
“匪罗匪縻,周行之归”,指出真正的和谐并非通过强制或束缚实现,而是通过内在的道德修养与外在的礼仪规范共同作用的结果。
最后,“展也佳宾,胡不云来”,表达了对贤者的邀请,希望他们能参与到构建和谐社会的事业中来。“式燕以遨,乐只有仪”,强调了通过宴饮等活动来增进交流与和谐,同时保持礼仪的尊严与庄重。
“文王不已,惠然来思”,引用周文王的故事,表达了对贤者美德的向往与追求,希望他们能像文王一样,带来智慧与恩惠,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整体而言,《鸣鹿颂》通过鹿的形象,巧妙地融合了自然之美、道德修养、社会和谐与人文精神,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深刻思考与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