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衣沽酒惜春尽,刻烛题诗愁夜分
出处:《武山下夜宿同萧子所分韵得云字》
明 · 刘崧
四月十日晚逢君,落花满地翠纷纷。
水流丹壑向千里,月上青天无片云。
典衣沽酒惜春尽,刻烛题诗愁夜分。
终然聚散安可极,淮海冥冥孤鹤群。
水流丹壑向千里,月上青天无片云。
典衣沽酒惜春尽,刻烛题诗愁夜分。
终然聚散安可极,淮海冥冥孤鹤群。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刘崧的《武山下夜宿同萧子所分韵得云字》描绘了四月十日晚上与友人相遇的情景。首句“四月十日晚逢君”,点明了相聚的时间和情境,晚春时节,落花飘零,营造出一种凄美而诗意的氛围。“落花满地翠纷纷”进一步渲染了凋零的春色,翠绿的草地上落花如雨,显得格外触目。
“水流丹壑向千里,月上青天无片云”两句,通过流水和皓月的意象,展现出开阔的视野和宁静的夜晚。水流蜿蜒,仿佛带着丹色流入远方,而天空中没有一丝云彩,月光皎洁,映照着诗人与友人的对话和思考。
“典衣沽酒惜春尽,刻烛题诗愁夜分”写出了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感慨,他们甚至典当衣物换酒,以尽情享受这最后的春日时光。深夜里,他们还在蜡烛下挥毫泼墨,借诗抒发内心的愁绪。
结尾“终然聚散安可极,淮海冥冥孤鹤群”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聚散无常的深深感叹,如同淮海之水般深邃,而他们就像一群孤独的鹤,面对茫茫未知的未来,充满了无尽的感慨和寂寥。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画面生动,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共度春夜的深情与离别之际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