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谐屡参伍,杖屦时从容
孰是同类中,道同志复同。
槃槃石梁翁,阅世如老松。
若士古溪湾,水月印心胸。
相去不十里,而我居其中。
既无山川阻,随此心迹融。
谭谐屡参伍,杖屦时从容。
岩下酌秋泉,溪上行春风。
奇文辨鱼鲁,古学窥鸿濛。
玄同执尤契,妙中值箭锋。
从今不厌数,旷代或一逢。
愿言各自珍,慎勿撄樊笼。
会同拾瑶草,更约摩金铜。
赋诗俟来者,物色传画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山水间畅游的情景,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石梁翁”、“老松”、“水月”、“秋泉”、“春风”等,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的美丽景色。
“天地以气合,人物以类从”,开篇即点明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强调了宇宙万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哲学思想。接下来,“孰是同类中,道同志复同”,进一步阐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了共同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槃槃石梁翁,阅世如老松”,通过描述一位历经沧桑的老翁,形象地表现了人与自然的长久相处,以及在时间长河中的沉淀与成长。“若士古溪湾,水月印心胸”,则将诗人的心境与自然景象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感悟和内心的宁静。
“相去不十里,而我居其中”,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环境的亲近,以及在自然中找到心灵寄托的喜悦。“既无山川阻,随此心迹融”,进一步强调了人与自然的无隔阂,以及心灵的自由与融合。
“谭谐屡参伍,杖屦时从容”,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山水间交谈、漫步的场景,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交流。“岩下酌秋泉,溪上行春风”,通过具体的活动,展现了人与自然的互动与享受。
“奇文辨鱼鲁,古学窥鸿濛”,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追求和对古代文化的敬仰。“玄同执尤契,妙中值箭锋”,则体现了诗人对真理的探索和对智慧的追求。“从今不厌数,旷代或一逢”,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相遇的期待和对友谊的珍视。
最后,“愿言各自珍,慎勿撄樊笼”,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束缚的警惕。“会同拾瑶草,更约摩金铜”,预示了未来相聚的愿景。“赋诗俟来者,物色传画工”,则体现了诗人希望通过诗歌传承文化、留下美好记忆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也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社会观念,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对生活、对友谊的热爱与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