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兰台金匮幽求尽,还觅人间未见书全文

兰台金匮幽求尽,还觅人间未见书

出处:《题黎氏隐居
明 · 梁以蘅
闻道幽人卧草庐,衣冠曾是昔贤居。
闭门已有潜夫论,负郭宁无长者车。
静扫落花随晚径,閒看流水傍秋渠。
兰台金匮幽求尽,还觅人间未见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与心境,充满了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意味。首联“闻道幽人卧草庐,衣冠曾是昔贤居”点出隐士居住在草庐之中,曾经是贤者的住所,暗示着隐士虽远离尘嚣,但内心仍怀有对古代贤人的敬仰和向往。

颔联“闭门已有潜夫论,负郭宁无长者车”进一步揭示了隐士的生活态度。他闭门读书,潜心于学问,不为外物所动;同时,他虽身处郊野,却并不缺乏高人雅士的交往,暗示其生活虽简朴,但不乏知音。这里“潜夫论”和“长者车”分别借用了古代典故,表达了隐士既有深沉的思考,又不乏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颈联“静扫落花随晚径,閒看流水傍秋渠”描绘了隐士日常生活的场景。他静静地清扫着落花,沿着小径行走,闲适地观赏着溪流旁的秋景。这一画面充满了自然和谐之美,体现了隐士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尾联“兰台金匮幽求尽,还觅人间未见书”则表达了隐士对于知识的渴望和探索精神。他不仅在自己的藏书中寻求知识,更渴望发现更多未知的世界,体现了他对知识的热爱和对探索的执着。这不仅是对个人求知欲的展现,也暗含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隐士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状态,以及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理想的不懈追求,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