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草茫茫一笛风,犘鸣未必牧人通
出处:《戴嵩牛》
宋末元初 · 赵文
荒草茫茫一笛风,犘鸣未必牧人通。
归鸦落日江南野,何限人间真戴嵩。
归鸦落日江南野,何限人间真戴嵩。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荒草:形容草地荒芜。茫茫:无边无际的样子。
一笛风:悠扬的笛声在风中传播。
犘鸣:指牛的叫声。
未必:不一定。
牧人:放牧的人。
归鸦:归巢的乌鸦。
落日:夕阳西下。
江南野:江南野外。
何限:有多少,极言其多。
真戴嵩:真正的戴嵩(唐代著名画家,以画牛著名)。
翻译
荒凉的草地上,一阵笛声随风飘荡。牛鸣声响起,并非定有牧人在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荒凉而宁静的乡村画面。"荒草茫茫一笛风",开篇以广阔无垠的荒草和微风吹过的声音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寂寥的氛围。"犘鸣未必牧人通",犘是古代对牛叫声的描述,诗人暗示尽管有牛鸣声,但可能并未引起牧人的注意,反映出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以及牧人专注于劳作的场景。
"归鸦落日江南野",进一步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分,乌鸦归巢的景象,江南野外的景色显得更加恬静而富有诗意。"何限人间真戴嵩",这里的"戴嵩"是唐代著名画家,以画牛闻名,诗人借此表达对戴嵩画牛技艺的赞美,同时也暗含对自然景致的真实性的感慨,认为眼前的景象堪比戴嵩笔下的牛,充满了生活的真实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象征手法,展现了宋末元初江南乡村的自然风光和淳朴生活,以及诗人对艺术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