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崖谷不复见,纵有直道令人猜
四方迷惑共一色,挥鞭欲进还徘徊。
旧时崖谷不复见,纵有直道令人猜。
低头抢朔风,两眼不敢开。
时时偷看问南北,但见白羽之箭纷纷来。
既以脂粉傅我面,又以珠玉缀我腮。
天公似怜我貌古,巧意装点使莫偕。
欲令学此儿女态,免使埋没随灰埃。
据鞍照水失旧恶,容质洁白如婴孩。
虽然外饰得暂好,自觉面目如刀裁。
又不知胸中肝胆挂铁石,安能柔软随良媒。
世人饰诈我尚笑,今乃复见天公乖。
应时降雪故大好,慎勿改易吾形骸。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苏舜钦在大雪纷飞的夜晚,从城南归来所见到的景象和内心的感受。诗中运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变幻,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首句“一夜大雪风喧豗”,以“喧豗”形容风声之大,渲染出大雪来临前的紧张气氛。接着,“未明跨马城南回”则描绘了诗人夜深人静之时,独自骑马返回城南的情景,透露出一种孤独与坚韧。
“四方迷惑共一色”,写出了大雪覆盖下世界一片混沌的景象,万物失去了原有的色彩,变得模糊不清。“挥鞭欲进还徘徊”,则表现了诗人试图前行却又犹豫不决的心理状态,既有对外界环境的畏惧,也有对未知的探索欲望。
“旧时崖谷不复见,纵有直道令人猜”,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熟悉景象的怀念,以及面对新环境的困惑与猜测。接下来的“低头抢朔风,两眼不敢开”,进一步描绘了风雪交加的恶劣条件,以及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助。
“时时偷看问南北,但见白羽之箭纷纷来”,通过“白羽之箭”的比喻,形象地展现了雪花飘落的场景,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焦虑与迷茫。诗人似乎在寻找方向,却只能看到雪花不断飘落。
“既以脂粉傅我面,又以珠玉缀我腮”,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雪花比作脂粉和珠玉,既是对雪花美丽形态的赞美,也暗含了诗人对自身被外界装饰后的感受。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自我身份与价值的反思,以及对社会上种种虚伪现象的批判。
“天公似怜我貌古,巧意装点使莫偕”,诗人认为上天仿佛体恤他的古朴风貌,特意用雪花装饰,让他与众不同。这既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对个性独立的向往。
“欲令学此儿女态,免使埋没随灰埃”,表达了诗人不愿随波逐流,希望保持独特个性的愿望。他担心如果过于追求世俗的“儿女态”,最终会像尘埃一样被遗忘。
“据鞍照水失旧恶,容质洁白如婴孩”,诗人骑马行走在水中,映照出自己容颜的洁白,如同婴儿般纯净无瑕。这既是对自己内在品质的肯定,也是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虽然外饰得暂好,自觉面目如刀裁”,诗人意识到尽管外表可能暂时得到修饰,但内心的真实面貌依然难以改变,甚至可能会被外界的压力所扭曲。
“又不知胸中肝胆挂铁石,安能柔软随良媒”,诗人反思自己的内心是否坚强如铁石,能否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保持真实与柔软,不受外界影响。
“世人饰诈我尚笑,今乃复见天公乖”,诗人对世人的虚伪感到嘲笑,同时也对上天的行为表示不解,体现了他对真善美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批判。
“应时降雪故大好,慎勿改易吾形骸”,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欣赏,同时也提醒人们要珍惜并保护自然之美,不要让人为的改变破坏了这份美好。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社会和个人命运的独特见解,以及对真善美不懈追求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