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峡里韦州路,十去从军九不回
出处:《西征回途中二绝 其二》
宋 · 张舜民
青铜峡里韦州路,十去从军九不回。
白骨似沙沙似雪,将军休上望乡台。
白骨似沙沙似雪,将军休上望乡台。
注释
青铜峡:河流名,位于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韦州:古地名,今宁夏吴忠市附近。
从军:出征当兵。
九不回:九次没有回来。
白骨似沙:形容战场上骸骨遍地,像沙子一样。
沙似雪:比喻白骨之多,颜色白得像雪。
将军:指领兵的将领。
休上望乡台:不要登上眺望故乡的高台,以免触景生情。
翻译
在青铜峡的道路上,韦州的征途漫长出征十次,九次未能归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军在西征归途中的情景。开篇“青铜峡里韦州路,十去从军九不回”两句,通过对地名的点缀和对往事的回顾,展现了战士们长期征战的艰辛与凄凉,他们多次出征却很少有机会返回故土,这种离别之苦和生还之难,是战争带来的无形伤害。
接着,“白骨似沙沙似雪”一句,以白骨比喻战死沙场的将士,形象地表达了战争留下的残酷与悲凉。这里的“白骨”不仅是死亡的象征,也是时间流逝和历史沉淀的见证。而“沙似雪”,则可能暗示着战场上的尸骨如同冬日的积雪,覆盖了大地,无处不在。
最后,“将军休上望乡台”一句,是诗人对那位历经战火、心怀故土之情的将军所发出的叮咛。这里的“望乡台”,既可以理解为一个具体的地理标志,也可以看作是将军内心深处对于家园的渴望和眷恋。诗人通过这一句,传达了对将军的同情以及对战争中人们离乱之痛的深刻体察。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强烈的语言,塑造了一位饱经沧桑、心怀故土的将军形象,同时也揭示了战争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的巨大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