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坐无物役,隐几或在斯
出处:《清晓坐四天王院》
宋 · 喻汝砺
杳杳天宇凉,月坠星亦稀。
朝晖下檐隙,远色开林扉。
寂坐无物役,隐几或在斯。
旷焉耳目清,拟觉形神归。
溷世迹若近,抱冲心独微。
故殿经几年,何人所摹规。
当时亦姱嫭,作者良已罢。
快意取一好,于身亮何私。
不知壮观地,徒使来者悲。
坐顷又成昔,安知今是非。
朝晖下檐隙,远色开林扉。
寂坐无物役,隐几或在斯。
旷焉耳目清,拟觉形神归。
溷世迹若近,抱冲心独微。
故殿经几年,何人所摹规。
当时亦姱嫭,作者良已罢。
快意取一好,于身亮何私。
不知壮观地,徒使来者悲。
坐顷又成昔,安知今是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时分,诗人独自坐在四天王院中,感受自然与内心的宁静。诗中的“杳杳天宇凉,月坠星亦稀”描绘了夜晚退去,晨曦初现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朝晖下檐隙,远色开林扉”则展现了阳光透过缝隙,照亮了远方景色的画面,充满了生机与希望。
“寂坐无物役,隐几或在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他似乎与外界的纷扰隔绝,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旷焉耳目清,拟觉形神归”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内心的清明与回归,仿佛身心都得到了净化和释放。
“溷世迹若近,抱冲心独微”则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态度,虽然身处尘世,但内心却保持着纯净与淡泊。“故殿经几年,何人所摹规”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感慨,岁月流转,人事更迭,留下的是对过去的追忆与思考。
“当时亦姱嫭,作者良已罢”是对过去美好事物的怀念,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无情。“快意取一好,于身亮何私”则是对生活态度的表达,追求内心的满足与快乐,而非物质的私欲。
最后,“不知壮观地,徒使来者悲”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也对后人的提醒,美好的事物不应被遗忘,而应被珍惜与传承。“坐顷又成昔,安知今是非”则以一种超然的态度,面对时间的流逝与世事的变迁,体现了诗人深邃的人生哲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历史的感悟,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