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径烟光笼软翠,松岩云彩绚新红
出处:《桃源道中三首》
明 · 薛瑄
两日桃源道路中,无边清兴每相供。
云山过后层层见,涧水行来处处同。
萝径烟光笼软翠,松岩云彩绚新红。
何当一览蛮中小,更上淮南万仞峰。
云山过后层层见,涧水行来处处同。
萝径烟光笼软翠,松岩云彩绚新红。
何当一览蛮中小,更上淮南万仞峰。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桃源道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清新脱俗的自然之美。首句“两日桃源道路中”,点明了地点和时间,暗示了一段悠长而宁静的旅程。接下来,“无边清兴每相供”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沿途景色的深深喜爱与享受,清新的兴致仿佛与自然景致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云山过后层层见,涧水行来处处同。”这两句通过动态的视角展现了沿途的风光变化。云雾缭绕的山峦在行进中逐渐显现,而流淌的涧水则在不同的地方呈现出相似的清澈与灵动,这种重复与变化交织的美,让人心旷神怡。
“萝径烟光笼软翠,松岩云彩绚新红。”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眼中更为细致的景致。藤蔓覆盖的小径在轻烟的笼罩下显得更加生机勃勃,翠绿的颜色被柔和的光线所渲染;而岩石上的松树在云彩的映衬下,展现出一抹鲜红,色彩对比鲜明,富有层次感。
最后,“何当一览蛮中小,更上淮南万仞峰。”表达了诗人对探索更多未知美景的渴望,以及对更高境界的向往。他不仅满足于眼前的桃源美景,还期待着前往更遥远、更壮丽的地方,追求心灵的极致体验。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桃源道中的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未知世界的无限憧憬,是一首充满诗意与哲思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