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下青松下翠竹,孤云野鹤尽相宜
出处:《题竹鹤图》
明 · 释函是
不下青松下翠竹,孤云野鹤尽相宜。
最怜寒夜一声唳,梦断疏烟微月时。
最怜寒夜一声唳,梦断疏烟微月时。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清幽脱俗的竹鹤图景。首句“不下青松下翠竹”,以青松与翠竹并提,不仅展现了竹子的青翠与坚韧,也暗示了竹鹤栖息环境的高雅与清幽。接着,“孤云野鹤尽相宜”一句,通过“孤云”与“野鹤”的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自由自在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最怜寒夜一声唳”则将画面聚焦于一个特定的时刻——寒冷的夜晚,一只鹤发出的一声哀鸣。这一声唳,不仅触动了诗人的心弦,也引发了读者对于孤独、寂寞乃至生命本质的深思。鹤的鸣叫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清晰,仿佛是自然界的灵魂在诉说着某种难以言喻的情感。
最后一句“梦断疏烟微月时”,将画面推向了一个更为深远的境界。在稀薄的烟雾和微弱的月光中,梦境似乎被打断,留给人们的是对现实世界的深刻反思。这句诗不仅描绘了画面的视觉效果,更蕴含了诗人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内心世界探索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构建了一个既具象又抽象的美学空间,让读者在欣赏竹鹤图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生命、梦境等多重主题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