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三号,眠户眨
出处:《十三夜三鼓抵星星峡》
清 · 洪亮吉
天上星,白皑皑。
地上星,黑累累。
星星峡中十五夜,天星地星光激射。
一屋皆支一星罅,须臾天晦地忽明。
地星却比天星青,北斗黯黯鸡初鸣。
声三号,眠户眨。
炎炎火,星星峡。
地上星,黑累累。
星星峡中十五夜,天星地星光激射。
一屋皆支一星罅,须臾天晦地忽明。
地星却比天星青,北斗黯黯鸡初鸣。
声三号,眠户眨。
炎炎火,星星峡。
鉴赏
这首诗以星空为背景,描绘了夜晚从天上到地上的视觉对比与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语言,将抽象的自然现象具象化,展现了独特的审美视角。
首句“天上星,白皑皑。地上星,黑累累。”通过对比天上明亮的星星和地面上黑暗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感。接着,“星星峡中十五夜,天星地星光激射”进一步强调了特定时间点(十五夜)的星空景象,暗示着某种神秘或特别的氛围。
“一屋皆支一星罅,须臾天晦地忽明。”这两句描述了当天空中的星星与地面的星星相互辉映时,整个房间仿佛被星星的光芒所穿透,瞬间从黑暗变为光明。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物理空间上,也象征着心灵的觉醒或精神状态的变化。
“地星却比天星青,北斗黯黯鸡初鸣。”这里通过比较地星与天星的颜色,以及北斗星在鸡鸣时分的黯淡,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规律的循环。
“声三号,眠户眨。”这句描绘了夜晚的声音与人们的反应,通过“声三号”(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声音或信号)和“眠户眨”(指睡眠中的人被惊醒),增加了诗歌的动态感和生活气息。
最后,“炎炎火,星星峡。”以“炎炎火”比喻星星的光芒,再次强调了星星的耀眼与壮观,同时也与开头的“天上星”相呼应,形成了一种循环往复的美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星空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独特见解,同时也蕴含了对时间、空间、生命状态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