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斋若见茅司命,乞取朱儿十二斤
出处:《奉和袭美怀华阳润卿博士三首 其三》
唐 · 陆龟蒙
终日焚香礼洞云,更思琪树转劳神。
曾寻下泊常经月,不到中峰又累春。
仙道最高黄玉箓,暑天偏称白纶巾。
清斋若见茅司命,乞取朱儿十二斤。
曾寻下泊常经月,不到中峰又累春。
仙道最高黄玉箓,暑天偏称白纶巾。
清斋若见茅司命,乞取朱儿十二斤。
注释
终日:整天。焚香:焚烧香火。
洞云:洞中的云雾。
琪树:珍贵的树木。
劳神:心力交瘁。
下泊:停泊之处。
常经月:常常度过整个月。
中峰:山峰中央。
累春:多个春天。
仙道最高:仙道之路的最高峰。
黄玉箓:黄玉书卷。
暑天:炎热的夏天。
白纶巾:洁白的头巾。
清斋:清净的斋戒。
茅司命:土地神茅司命。
乞取:乞求。
朱儿:朱砂。
十二斤:十二斤重。
翻译
整天焚烧香火敬奉洞中的云雾,更加思念那珍贵的琪树,却让人心力交瘁。曾经寻找过那个停泊之处,常常在那里度过整个月,但还未到达山峰中央,又已过去了多个春天。
仙道之路最高峰上藏有黄玉书卷,炎热的夏天里,洁白的头巾显得特别适合。
如果在清净的斋戒中能见到土地神茅司命,我希望能乞求他赐予我十二斤朱砂。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仙气与哲思的诗,描绘了诗人对高洁仙道的向往以及对佛法修持生活的体验。
“终日焚香礼洞云”,表现了诗人一整天都在烧香礼拜那些高远的云中神灵,这里的“洞云”象征着超凡脱俗的境界。紧接着,“更思琪树转劳神”,则透露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渴望像仙人那样拥有永恒的生命力量,即便是琪树(一种传说中的神木)也要转动以维持其精神状态。
“曾寻下泊常经月,不到中峰又累春”表明诗人曾多次寻访那些隐逸之地,却始终未能达到心中的那座仙山。这里的“中峰”象征着修行的高峰,诗人虽然历尽艰辛,但仍未能达到心灵的彼岸。
“仙道最高黄玉箓,暑天偏称白纶巾”则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黄玉箓是神仙手中的法宝,而白纶巾则是一种清凉的装束,诗人在炎热的夏日里偏爱这样的简单而清爽之物,显示出对世俗繁华的超脱。
最后两句,“清斋若见茅司命,乞取朱儿十二斤”,则是诗人表达了对于佛法修持生活的向往。这里的“清斋”指的是佛寺中的清净斋堂,而“茅司命”则可能是某位高僧之名。诗人希望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得到指引,并请求得到十二斤的朱砂,这里的“朱儿”即朱砂,是用来书写经文或绘制佛像的一种重要物资。
整首诗通过对仙道和佛法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以及对尘世间烦恼的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