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长行役苦,梦短到家难
出处:《瓢城夜泊》
清 · 曹俊
漂泊知何止,茫茫恨万端。
路长行役苦,梦短到家难。
海国秋风早,孤城落月寒。
床头弹宝剑,独坐夜漫漫。
路长行役苦,梦短到家难。
海国秋风早,孤城落月寒。
床头弹宝剑,独坐夜漫漫。
鉴赏
这首诗《瓢城夜泊》由清代诗人曹俊所作,描绘了诗人漂泊在外的孤独与愁绪。
首句“漂泊知何止”,开篇即点明了诗人的处境——四处漂泊,不知何时才能安定。一个“知”字,透露出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茫茫恨万端”,紧随其后,将诗人的内心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无尽的遗憾与怨恨,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悲凉。
接下来,“路长行役苦,梦短到家难。”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漂泊之人的痛苦感受。长途跋涉的艰辛与对家的渴望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矛盾。行役的辛苦与回家的不易,构成了漂泊者难以言喻的苦楚。
“海国秋风早,孤城落月寒。”这两句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氛围。秋天的早风,孤零零的城市,以及寒冷的月光,共同构成了一幅冷寂的画面,与诗人的情感相呼应,强化了漂泊者的孤独与哀愁。
最后,“床头弹宝剑,独坐夜漫漫。”诗人以弹剑的动作,形象地表达了内心的激愤与无奈。在漫长的夜晚中,诗人独自一人,面对着无尽的孤独与忧伤,弹剑的声音似乎成为了他内心情感的宣泄。这一场景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孤独,也暗示了他对现实的不满与抗争。
综上所述,《瓢城夜泊》通过细腻的笔触,深刻地描绘了漂泊者在外的孤独、愁苦与对家的深切思念,以及对现实的无奈与抗争。这首诗以其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