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霞出江渚,冉冉丽层霄
出处:《赋得江上霞》
明 · 李之世
明霞出江渚,冉冉丽层霄。
插汉疑鲸饮,填河象鹊桥。
光浮云母障,影落蛟人绡。
披日扶丹毂,行云映翠翘。
长空如挂练,若木共擎标。
驾海常朝汉,兴波欲赴潮。
遥山点翠黛,近浦拂兰苕。
蜃气浮疑结,灵旗飒共飘。
羽人持绛节,海客拾明瑶。
今夕乘槎者,宁知天路迢。
插汉疑鲸饮,填河象鹊桥。
光浮云母障,影落蛟人绡。
披日扶丹毂,行云映翠翘。
长空如挂练,若木共擎标。
驾海常朝汉,兴波欲赴潮。
遥山点翠黛,近浦拂兰苕。
蜃气浮疑结,灵旗飒共飘。
羽人持绛节,海客拾明瑶。
今夕乘槎者,宁知天路迢。
鉴赏
这首《赋得江上霞》描绘了江面上霞光的壮丽景象,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笔触,将霞光与自然界的诸多元素巧妙融合,营造出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
首句“明霞出江渚”,开篇即点明主题,霞光从江边升起,如同从地平线破晓而出,充满生机与活力。接着,“冉冉丽层霄”描绘霞光逐渐升腾至高空中,光彩夺目,美丽无比。接下来的几句“插汉疑鲸饮,填河象鹊桥”,运用比喻手法,将霞光比作鲸鱼饮水、鹊桥横跨天河,形象生动地展现了霞光的壮观与神秘。
“光浮云母障,影落蛟人绡”两句,进一步描绘霞光在云母般的屏障中闪烁,其影子投射在蛟人的丝绸之上,既展示了霞光的动态美,又增添了神话色彩。随后,“披日扶丹毂,行云映翠翘”则通过日出时分的日轮与霞光相互辉映,以及行云与翠绿的山峰相映成趣,展现了霞光与自然景观的和谐共生。
“长空如挂练,若木共擎标”两句,将霞光比作挂在天空中的白练,与若木(传说中的神木)共同支撑着标志,寓意深远,富有诗意。接下来,“驾海常朝汉,兴波欲赴潮”则通过想象中的海上朝圣与波涛奔涌,表达了对霞光永恒不息、不断前行的赞美。
“遥山点翠黛,近浦拂兰苕”描绘远处山峦青翠欲滴,近处水边兰花轻拂,展现了自然之美与霞光的交融。最后,“蜃气浮疑结,灵旗飒共飘”通过蜃气(海市蜃楼)与飘扬的灵旗,进一步渲染了霞光带来的奇幻氛围。“羽人持绛节,海客拾明瑶”则以神话人物手持红色符节、海上的旅人拾取明亮的宝石,象征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江面上霞光的壮丽与神秘,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