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灯渐烂明月高,光辉遍逐行人好
出处:《人日同魏顺甫过子与分韵枣字》
明 · 王世贞
蓟门车尘白浩浩,乍有馀青着荒草。
银灯渐烂明月高,光辉遍逐行人好。
徐卿邀予中山酝,稚子烹葵妇剥枣。
箕踞高歌若有神,魏生击节为予道。
去岁兹日过何门,相逢总握灵蛇宝。
虽无蜀州零落态,汝辈突兀峙穹昊。
风涛微茫散倏忽,海内今看谁自保。
往事俱从酒阑得,孤怀转向清时抱。
呜呼此语郁未伸,李守难呼谢榛老。
银灯渐烂明月高,光辉遍逐行人好。
徐卿邀予中山酝,稚子烹葵妇剥枣。
箕踞高歌若有神,魏生击节为予道。
去岁兹日过何门,相逢总握灵蛇宝。
虽无蜀州零落态,汝辈突兀峙穹昊。
风涛微茫散倏忽,海内今看谁自保。
往事俱从酒阑得,孤怀转向清时抱。
呜呼此语郁未伸,李守难呼谢榛老。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王世贞的《人日同魏顺甫过子与分韵枣字》描绘了冬季过后的初春时节,诗人与友人魏顺甫在人日(正月初七)一同拜访朋友子与的情景。首句“蓟门车尘白浩浩”以车尘飞扬的场景,展示了春天的到来和城市的喧嚣。接着,“乍有馀青着荒草”写出了冬草中略显生机的新绿,象征着希望的萌发。
“银灯渐烂明月高,光辉遍逐行人好”描绘了明亮的月光洒在道路上,为行人带来温暖,营造出和谐的氛围。诗人与友人品尝美酒,孩子烹煮葵菜,妇人剥枣,呈现出家庭的温馨和欢乐。
“徐卿邀予中山酝,稚子烹葵妇剥枣”两句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聚会的热烈和友情的深厚。诗人高歌“箕踞”,仿佛有神助,而魏生则击节赞赏,表达对诗人的敬佩。
“去岁兹日过何门,相逢总握灵蛇宝”回忆去年同样的一天,他们曾共同度过,手中握有珍贵的友谊。接下来的诗句表达了对友人独立不群品质的赞美,以及对动荡时局的忧虑,暗示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最后,诗人感慨“往事俱从酒阑得,孤怀转向清时抱”,过去的欢聚和忧患都融入了酒杯,而如今面对清平之世,却只能独自怀抱愁怀。结尾“呜呼此语郁未伸,李守难呼谢榛老”表达了诗人对未能充分表达心中郁结的遗憾,以及对好友谢榛的怀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人日聚会的描绘,展现了友情的深厚,同时也寓含了对时事的感慨和个人情怀的抒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