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默坐寂寥听不厌,恍于静里得空心全文

默坐寂寥听不厌,恍于静里得空心

出处:《百籁坐自吟
清 · 胤禛
飒然一派起秋林,相和无人竟夕吟。
落叶萧萧声乍隐,悬泉㶁㶁响堪寻。
悠扬岂似临风笛,断续非关捣练砧。
默坐寂寥听不厌,恍于静里得空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夜晚的自然景象与诗人内心的宁静。开篇“飒然一派起秋林”,以秋风吹过树林的声音开始,营造出一种清凉而略带萧瑟的氛围。“相和无人竟夕吟”则表达了诗人独自沉浸在这份自然之美的意境中,直至夜深未眠,仿佛与自然合为一体。

接着,“落叶萧萧声乍隐,悬泉㶁㶁响堪寻”两句,通过落叶与悬泉的声音,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寂静与清新。落叶的声音时隐时现,悬泉的流水声潺潺可闻,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画面。

“悠扬岂似临风笛,断续非关捣练砧”则是对上述声音的进一步描述与思考。诗人将这些自然之声与传统的乐器笛子以及捣衣石上的捣衣声进行对比,强调了自然之音的独特与纯粹,它们并非人为制造,而是大自然本身所发出的和谐之音。

最后,“默坐寂寥听不厌,恍于静里得空心”表达了诗人沉浸在自然之音中的感受。在一片寂静之中,诗人静静地坐着,倾听这无尽的自然之歌,心灵得到了净化与空灵的状态。这种体验超越了言语与物质的束缚,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自由与宁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夜自然之音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与内心世界的宁静追求,体现了清代文人对于自然与自我之间和谐关系的探索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