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正寻芳草春山路,忽忆孤城折柳时全文

正寻芳草春山路,忽忆孤城折柳时

出处:《寄梁寒塘
明末清初 · 何巩道
正寻芳草春山路,忽忆孤城折柳时
别几日来多远梦,行无人处得新诗。
鸟藏深树啼谁见,花照空潭落自知。
对此寂寥长独笑,寒塘公子久相期。

鉴赏

这首诗《寄梁寒塘》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何巩道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感慨。

首联“正寻芳草春山路,忽忆孤城折柳时”,开篇即以春天的景象引入,诗人正在漫步于春意盎然的山路上,忽然间回忆起与友人分别时在孤城边折柳送别的场景。这里运用了“寻芳”和“折柳”两个典故,前者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后者则寓意离别与友情的深厚。

颔联“别几日来多远梦,行无人处得新诗”,紧承上联,表达了诗人因思念友人而产生的梦境,以及在孤独行走中获得灵感创作新诗的心境。这两句诗巧妙地将现实与梦境、孤独与创作联系起来,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

颈联“鸟藏深树啼谁见,花照空潭落自知”,进一步深化了自然与情感的交融。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界的细微变化,如鸟儿隐藏在密林深处的啼鸣,花朵映照在空潭中的倒影,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对友人的思念。这里的“谁见”和“自知”分别强调了外界的不理解与内心的自我认知,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尾联“对此寂寥长独笑,寒塘公子久相期”,收束全诗,诗人面对眼前的寂寥景象,虽然内心充满孤独,却依然保持着乐观的态度,期待着与友人再次相聚。这一联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也体现了其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整体而言,《寄梁寒塘》一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友情、孤独、思念等复杂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一位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