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本来明镜无尘翳,浪说唐花借火烘全文

本来明镜无尘翳,浪说唐花借火烘

清末民国初 · 祝廷华
廿载流光海水东,尚疑丹鼎九回中。
本来明镜无尘翳,浪说唐花借火烘
扰扰都堂迷列鹄,盈盈河汉隔飞虹。
苏才窃比吾何敢,门下今知属醉翁。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期至近现代初期的祝廷华所作,名为《追和翁师志吾庚申旧作敬步原韵二首(其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人生哲理以及与师长关系的深刻思考。

首句“廿载流光海水东”,以“廿载”点明时间跨度之长,“流光”形容时光如流水般迅速流逝,“海水东”则暗示着时间的不可逆性,形象地描绘出岁月匆匆的景象。接下来的“尚疑丹鼎九回中”,借用古代炼丹术中的“丹鼎”和“九转”来隐喻人生的修炼与追求,表达了一种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追寻。

“本来明镜无尘翳”一句,以“明镜”比喻心灵的纯净,而“无尘翳”则象征着内心的清明,没有杂念和迷惑,强调了保持内心纯净的重要性。紧接着的“浪说唐花借火烘”,通过“唐花”和“火烘”的比喻,暗示了外界事物的虚幻和短暂,提醒人们不应过于执着于外在的物质或虚名,而应追求内在的精神价值。

“扰扰都堂迷列鹄,盈盈河汉隔飞虹”两句,分别使用了“都堂”、“列鹄”和“河汉”、“飞虹”等意象,描绘了一个纷扰的世界与理想中的宁静境界之间的对比。其中,“都堂”可能象征现实社会的复杂与喧嚣,“列鹄”则可能是对理想状态的向往;而“河汉”与“飞虹”则代表了清澈、高远的境界,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

最后,“苏才窃比吾何敢,门下今知属醉翁”两句,以苏轼自比,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能的谦逊态度,同时也暗示了与师长的关系,以及自己在师门中的地位。这里“醉翁”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也可能是对某种生活态度或心境的描述,强调了在追求学问与人生道路上的洒脱与自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时间和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自我认知、师徒关系以及理想与现实之间关系的独到见解,语言含蓄而富有哲思,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深邃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