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世言游山好,一峰足双茧全文

世言游山好,一峰足双茧

出处:《轿中看山
宋 · 杨万里
买山安得钱,有钱价不贱。
住山如冠玉,人见我不见。
世言游山好,一峰足双茧
峰外复有峰,历尽独能遍。
不如近看山,近看不如远。
请山略退步,容我与对面。
我行山欣随,我住山乐伴。
有酒唤山饮,有蔌分山馔。
隔水绝高寒,萦云偏茜绚。
雨滋青弥深,日炫紫还浅。
端居忽飞动,遐逝即回转。
孤秀呈复逃,层尖隐还显。
掇入轿中来,置在几上玩。
劣行三两驿,已阅百千变。
非我去旁搜,皆渠来自献。
寄言有山人,勿卖亦勿典。
金多汝安用,价重山亦怨。
估若为我低,伤廉又非愿。
山已在胸中,岂复有馀羡。
羡心固无馀,更借山一看。

拼音版原文

mǎishānānqiányǒuqiánjiàjiàn

zhùshānguānrénjiànjiàn

shìyányóushānhǎofēngshuāngjiǎn

fēngwàiyǒufēngjìnnéngbiàn

jìnkànshānjìnkànyuǎn

qǐngshānlüè退tuìróngduìmiàn

xíngshānxīnsuízhùshānbàn

yǒujiǔhuànshānyǐnyǒufēnshānzhuàn

shuǐjuégāohányíngyúnpiānqiànxuàn

qīngshēnxuànháiqiǎn

duānfēidòngxiáshìhuízhuǎn

xiùchéngtáocéngjiānyǐnháixiǎn

duō轿jiàozhōngláizhìzàiérshàngwán

lièxíngsānliǎng驿yuèbǎiqiānbiàn

fēipángsōujiēláixiàn

yányǒushānrénmàidiǎn

jīnduōānyòngjiàzhòngshānyuàn

ruòwèishāngliányòufēiyuàn

shānzàixiōngzhōngyǒuxiàn

xiànxīngèngjièshānkàn

注释

买山:购买山地。
贱:便宜。
冠玉:美玉。
不见:看不见。
游山好:游山的乐趣。
双茧:双倍的疲劳。
峰外复有峰:层层叠嶂。
遍:遍览。
近看不如远:近观不如远眺。
略退步:稍作退让。
对面:面对面。
山欣随:山景随行。
山乐伴:山为伴乐。
蔌:野菜。
馔:食物。
萦云:环绕着云雾。
茜绚:色彩鲜艳。
雨滋:雨水滋润。
日炫:阳光闪耀。
遐逝:远去。
回转:回归。
孤秀:孤峰秀丽。
逃:隐藏。
轿中来:放入轿中。
几上玩:桌上赏玩。
劣行:短途行程。
阅:经历。
旁搜:四处寻找。
自献:自然呈现。
勿卖亦勿典:不要出售或抵押。
怨:抱怨。
伤廉:损害尊严。
非愿:不愿如此。
胸中:心中。
馀羡:剩余的渴望。
更借山一看:还想再看一眼山。

翻译

买山哪里有钱?即使有钱,山价也不会便宜。
居住山中如同佩戴美玉,他人看见我,我却不见他们。
世人常说游山玩水好,但攀登一座山就要花费双倍的精力。
山峰之外还有山峰,只有历经艰辛才能遍览。
不如就近欣赏山景,近观又觉得不如远望。
请山稍微退后,让我能与它面对面。
我行走时山景相随,我停留时山乐相伴。
有酒就唤山共享,有野菜也与山同餐。
山间隔着水,高寒而云雾缭绕,色彩斑斓。
雨水滋润使山色更青翠,阳光照射下紫色渐浅。
静坐时忽然感到山在移动,远去后又回归原处。
孤峰秀美时隐时现,山尖层次分明。
我把山峰收入轿中,摆在桌几上把玩。
短短行程经过两三驿站,山景已变化万千。
并非我刻意寻找,而是山景主动展现。
我对山人说,不要出售或抵押山。
金钱再多有何用?价格昂贵,山也会有怨言。
如果价格降低,虽合算但又不愿失去山的尊严。
山已在我心中,不再有其他渴望。
心中的羡慕之情已无余,只想再借山一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山的亲密关系,表达了一种超脱物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诗中“买山安得钱,有钱价不贱”开篇便显露出诗人对于山的珍视和独特的评价,不是为了金钱或其他世俗的目的,而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和寄托。

“住山如冠玉,人见我不见。”这一句则透露了诗人隐居山中的生活状态,他如同戴着美玉一般安稳而自在,与世隔绝,别有一番超然物外的意境。

“世言游山好,一峰足双茧。峰外复有峰,历尽独能遍。”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山的深切体验和探索,他不满足于浅尝辄止,而是要深入探究每一峰峦的奥秘。

“不如近看山,近看不如远。请山略退步,容我与对面。”此处诗人表达了一种审美的独到见解,即距离感对于欣赏和理解山的重要性。他并非完全追求亲近,而是在寻找一种最佳的观看角度,以便更好地领略山之美。

“我行山欣随,我住山乐伴。”诗人将自己融入山中,行走其中、居住其间,都能感受到无比的快乐和满足,这种与山的交融已超越了简单的观赏,而是达到了一种生命层面的共鸣。

“有酒唤山饮,有蔌分山馔。”在这里,诗人将山之美延伸至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如同邀请山作伴侣般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

接下来的几句:“隔水绝高寒,萦云偏茜绚。雨滋青弥深,日炫紫还浅。”通过对气候和光线变化的细致描写,诗人展现了山之美的多样性和生动性,每一种自然状态都赋予山以不同的面貌。

“端居忽飞动,遐逝即回转。孤秀呈复逃,层尖隐还显。”这一部分则捕捉到了山中景物的瞬息万变,诗人通过对比和反差的手法,强调了山之美的不可预测性。

“掇入轿中来,置在几上玩。劣行三两驿,已阅百千变。”此处诗人似乎将山纳入自己的生活空间,如同摆弄玩物一般,不断地变化着观看角度和方式,以饱览山之无穷。

“非我去旁搜,皆渠来自献。寄言有山人,勿卖亦勿典。”这几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山的珍惜和保护之心,他不需要主动去寻找山的美,而是山自会呈现其魅力。他通过告诫山中之人,不要出卖也不要贬低山的价值,体现了一种敬畏自然的情怀。

“金多汝安用,价重山亦怨。估若为我低,伤廉又非愿。”诗人强调了山不应以金钱衡量其价值,而是应该尊重它本身的存在意义和价值观。

最后,“山已在胸中,岂复有馀羡。羡心固无馀,更借山一看。”表达了诗人对于山的深刻内化,他的心中已经融入了山的灵魂,不再有多余的贪婪和欲求,只是想要更深层次地欣赏和体验山之美。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深邃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与自然之间微妙而丰满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