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海戮长鲸,万弩伺俱发
出处:《自许厝寮避贼至集集内山,次少陵「北征」韵》
清末民国初 · 陈肇兴
皇帝元年秋,闰八月初吉。
我遁于内山,潜伏野番室。
深林暗无光,白昼不见日。
破屋两三间,茅茨杂蓬荜。
闭户深藏匿,逢人未敢出。
涕泣望烽烟,皇皇如有失。
自顾流离中,有生不如勿。
破产购一锥,报国心空切。
至今一回首,精神犹恍惚。
不知历险艰,奔走何时毕。
侧身万峰巅,秋风吹瑟瑟。
但见阵云飞,川原日流血。
人烟半萧条,鬼火互明灭。
行行集集山,夙称生番窟。
浊水喷其中,日夜浪瀎潏。
路盘苍穹高,石迸厚地裂。
一夫可当关,驷马不容辙。
生平耽烟霞,到此暂心悦。
徒步随狙公,自拾枣与栗。
哭类阮籍穷,狂等费贻漆。
一身坠蚕丛,传闻百无实。
因思世人巧,益叹我躬拙。
徘徊望乡山,目极飞鸟没。
凉飔从东来,飒飒动木末。
遥想故城里,狐鼠共巢穴。
杀人如乱麻,街衢堆白骨。
往者擒贼王,陈兵太仓卒。
未抽靴里刀,已失囊中物。
遂令劫运开,鬇鬡变蓬发。
使我撄不测,志气长轸结。
同谋袖手观,含涕独呜咽。
未识此时恨,何日得伸雪。
经旬宿荒崖,两脚垢不袜。
枯木架绳床,逼窄仅容膝。
有时抱书眠,肱曲腰又折。
有时泽畔行,青衫换短褐。
父老两三人,坐谈辄终日。
道及当时事,满座皆战慄。
延我至其家,鸡黍竞罗列。
一饭等千金,大义高巾栉。
回顾狮子峰,蛾眉才一抹。
有弟滞牛山,多时悲契阔。
老母缺晨昏,思之如饥渴。
路逢负戈侣,撞胸不敢喝。
所闻多异辞,两耳乱喧聒。
彼众而我寡,有口向谁说。
桓桓林总戎,昨日方简卒。
万骑出罗城,军容甚开豁。
猛如出柙虎,捷若搏云鹘。
行见扫妖氛,贼徒争豕突。
况有斗六门,天堑险无匹。
背城鼓而东,一战胜可决。
威过摧枯芒,势成破竹疾。
屈指旬日内,匹夫可以夺。
又闻募乡兵,朝暮尤斯拔。
横海戮长鲸,万弩伺俱发。
此谋如得就,大功可书碣。
指日见升平,乾坤收肃杀。
嗟予走空山,于今已五月。
一息气尚存,此念未容绝。
如何蝼蚁辈,偏觉肝肠别。
甘心为异类,不复忧荡析。
攘攘著黄巾,为厉及妪{女目}。
四顾遍豺狼,保身慎明哲。
岂不思请缨,空手难为烈。
抚景自酸辛,吟诗聊度活。
寂寂红叶山,遥遥紫薇闼。
此身虽在野,此心唯向阙。
安危大臣在,金瓯岂患缺。
只忧道路长,献策终不达。
我遁于内山,潜伏野番室。
深林暗无光,白昼不见日。
破屋两三间,茅茨杂蓬荜。
闭户深藏匿,逢人未敢出。
涕泣望烽烟,皇皇如有失。
自顾流离中,有生不如勿。
破产购一锥,报国心空切。
至今一回首,精神犹恍惚。
不知历险艰,奔走何时毕。
侧身万峰巅,秋风吹瑟瑟。
但见阵云飞,川原日流血。
人烟半萧条,鬼火互明灭。
行行集集山,夙称生番窟。
浊水喷其中,日夜浪瀎潏。
路盘苍穹高,石迸厚地裂。
一夫可当关,驷马不容辙。
生平耽烟霞,到此暂心悦。
徒步随狙公,自拾枣与栗。
哭类阮籍穷,狂等费贻漆。
一身坠蚕丛,传闻百无实。
因思世人巧,益叹我躬拙。
徘徊望乡山,目极飞鸟没。
凉飔从东来,飒飒动木末。
遥想故城里,狐鼠共巢穴。
杀人如乱麻,街衢堆白骨。
往者擒贼王,陈兵太仓卒。
未抽靴里刀,已失囊中物。
遂令劫运开,鬇鬡变蓬发。
使我撄不测,志气长轸结。
同谋袖手观,含涕独呜咽。
未识此时恨,何日得伸雪。
经旬宿荒崖,两脚垢不袜。
枯木架绳床,逼窄仅容膝。
有时抱书眠,肱曲腰又折。
有时泽畔行,青衫换短褐。
父老两三人,坐谈辄终日。
道及当时事,满座皆战慄。
延我至其家,鸡黍竞罗列。
一饭等千金,大义高巾栉。
回顾狮子峰,蛾眉才一抹。
有弟滞牛山,多时悲契阔。
老母缺晨昏,思之如饥渴。
路逢负戈侣,撞胸不敢喝。
所闻多异辞,两耳乱喧聒。
彼众而我寡,有口向谁说。
桓桓林总戎,昨日方简卒。
万骑出罗城,军容甚开豁。
猛如出柙虎,捷若搏云鹘。
行见扫妖氛,贼徒争豕突。
况有斗六门,天堑险无匹。
背城鼓而东,一战胜可决。
威过摧枯芒,势成破竹疾。
屈指旬日内,匹夫可以夺。
又闻募乡兵,朝暮尤斯拔。
横海戮长鲸,万弩伺俱发。
此谋如得就,大功可书碣。
指日见升平,乾坤收肃杀。
嗟予走空山,于今已五月。
一息气尚存,此念未容绝。
如何蝼蚁辈,偏觉肝肠别。
甘心为异类,不复忧荡析。
攘攘著黄巾,为厉及妪{女目}。
四顾遍豺狼,保身慎明哲。
岂不思请缨,空手难为烈。
抚景自酸辛,吟诗聊度活。
寂寂红叶山,遥遥紫薇闼。
此身虽在野,此心唯向阙。
安危大臣在,金瓯岂患缺。
只忧道路长,献策终不达。
鉴赏
这首诗是清朝末年至近现代初年的陈肇兴所作,以杜甫《北征》为韵脚,描述了诗人因躲避战乱而逃至深山野舍的生活。诗中充满了对时局动荡、民生疾苦的深切忧虑,以及个人流离失所、壮志未酬的感慨。
首句“皇帝元年秋,闰八月初吉”,点明了时间背景,紧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己的隐居生活,“我遁于内山,潜伏野番室”,展现了环境的荒僻和自身的孤独。诗人感叹“深林暗无光,白昼不见日”,表达了生活的艰难和内心的惶恐。
“破产购一锥,报国心空切”表达了诗人虽然贫困但仍怀有报效国家的决心,然而现实中的困境使他“至今一回首,精神犹恍惚”。诗中描绘了战争的惨状,“人烟半萧条,鬼火互明灭”,显示出战乱带来的破坏和死亡。
诗人身处险境,却仍不忘国家和家人,“生平耽烟霞,到此暂心悦”,但同时也流露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徘徊望乡山,目极飞鸟没”。他对社会现状的批判和对自己命运的无奈,都通过诗句传达出来。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个人的苦难经历,又有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体现了诗人作为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