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葬遵周室,初陵兆洛川
出处:《挽仁宗皇帝辞五首 其一》
宋 · 郑獬
恭俭同尧舜,忧勤固损年。
悲风来万国,白日下中天。
薄葬遵周室,初陵兆洛川。
至仁推庙号,百世不能迁。
悲风来万国,白日下中天。
薄葬遵周室,初陵兆洛川。
至仁推庙号,百世不能迁。
注释
恭俭:谦恭节俭。尧舜:古代贤明君主。
固:必然。
损年:损耗寿命。
悲风:哀伤的风声。
万国:各国。
白日:太阳。
中天:正午时分。
薄葬:简朴的葬礼。
遵:遵循。
周室:周朝。
兆:预示,选定墓地。
至仁:最仁慈的人。
推:推定。
庙号:帝王死后在太庙供奉的名号。
迁:迁移,改变。
翻译
谦恭节俭如同尧舜般高尚,忧虑勤勉自然会损耗寿命。哀伤的风声从各国传来,明亮的太阳沉落在半空中。
简朴的葬礼遵循周朝旧制,最初的陵寝预示在洛水之畔。
最仁慈的人被尊为庙号,百代之后也不会更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郑獬为悼念仁宗皇帝所作,表达了对仁宗皇帝高尚品德和深沉忧虑的敬仰与哀思。首句"恭俭同尧舜"赞扬了仁宗皇帝的谦恭节俭,媲美古代贤君尧和舜,体现了他的崇高德行。"忧勤固损年"则揭示了他为国事操劳过度,以至于影响了自己的健康,流露出对其身体状况的惋惜。
"悲风来万国"描绘了全国上下因皇帝去世而弥漫的悲痛之情,如同凄凉的风吹过各个国家,展现了皇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白日下中天"以日落之景象征着皇权的陨落,寓意深远。
"薄葬遵周室"表达对仁宗皇帝遵循古代礼制,主张简朴丧葬的尊重,体现了他对传统美德的坚守。"初陵兆洛川"提到他的陵寝选址于洛阳,暗示了对中原文化的重视和对后世子孙的期望。
最后两句"至仁推庙号,百世不能迁"高度评价仁宗皇帝的仁德,认为他的庙号将被后世长久尊崇,不会轻易改变,表达了对这位伟大君主永恒不朽的纪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仁宗皇帝的品行、治国以及身后事,展现了对他的深深敬仰和哀悼之情,同时也寓含了对历史和未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