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夫忽见苦未识,识疑便是黄初平
出处:《赠金华隐者》
明 · 高启
我闻名山洞府三十六,一一灵迹纪真箓。
金华秀出向东南,远胜阳明与勾曲。
楼台缥缈开烟霞,天帝赐与神仙家。
灵源有路不可入,但见几片流出云中花。
子房之师赤松子,三千年前亦居此。
飞行恍惚谁解寻,漫说至今犹不死。
松花酒熟何处游,瑶草自绿春岩幽。
群羊卧地散如石,老鹿耕田驯似牛。
闻有隐君子,乃是学仙者。
自从入山中,不曾到山下。
世人莫知其姓名,以山呼之不敢轻。
樵夫忽见苦未识,识疑便是黄初平。
嗟我胡为在尘网,远望高峰若天壤。
茯苓夜煮倘许飧,铁杖来敲石门响。
金华秀出向东南,远胜阳明与勾曲。
楼台缥缈开烟霞,天帝赐与神仙家。
灵源有路不可入,但见几片流出云中花。
子房之师赤松子,三千年前亦居此。
飞行恍惚谁解寻,漫说至今犹不死。
松花酒熟何处游,瑶草自绿春岩幽。
群羊卧地散如石,老鹿耕田驯似牛。
闻有隐君子,乃是学仙者。
自从入山中,不曾到山下。
世人莫知其姓名,以山呼之不敢轻。
樵夫忽见苦未识,识疑便是黄初平。
嗟我胡为在尘网,远望高峰若天壤。
茯苓夜煮倘许飧,铁杖来敲石门响。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高启所作的《赠金华隐者》,通过对金华山洞府的描绘,赞美了隐者的超凡生活和神秘气息。诗中提到的“三十六洞府”、“灵迹真箓”、“金华秀出”等,展现了山中的仙境景象,楼台烟霞缭绕,仿佛天宫赐予的神仙居所。诗人还提到了传说中的仙人如赤松子,暗示了隐者可能与仙道有关。
“灵源有路不可入,但见几片流出云中花”,表达了山中秘境难以触及的神秘感,而“子房之师”、“松花酒熟”、“瑶草自绿”等细节,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悠然的隐逸生活图景。隐者深居简出,不问世事,连樵夫也难以辨认,只能猜测是黄初平这样的传奇人物。
诗人感叹自己身处尘世,遥望高山,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最后两句“茯苓夜煮”和“铁杖石门响”,则进一步强化了隐者生活的清贫和自然,以及诗人对隐士生活的羡慕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隐者超脱尘俗、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