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舆却走下绝壑,微茫夜色迷东西
出处:《登妙峰》
清 · 冯志沂
长松偃蹇山厜㕒,倚空矗立如悬梯。
回旋三百六十级,绝顶上与浮云齐。
我来山下日卓午,林风飒飒篮舆欹。
忽如舟行上急濑,长篙巨石相撑支。
蜿蜒一线入空碧,后迷来径前无蹊。
舆夫邪许亦良苦,据石憩暂还嗟咨。
平生觌面等胡越,此际相倚同安危。
敛昏阶尽得峰顶,入寺再拜潜致词。
自知赋命甚穷薄,此行无恙邀神施。
世途杳杳未遍历,苟免颠越无他祈。
登舆却走下绝壑,微茫夜色迷东西。
峰头镫火出天半,繁星掩映交参差。
归途惘惘若梦寐,济胜无具良自嗤。
黄尘乌帽固为苦,布袜青鞋宁独宜。
此生位置任天意,倒身一卧忘饥疲。
回旋三百六十级,绝顶上与浮云齐。
我来山下日卓午,林风飒飒篮舆欹。
忽如舟行上急濑,长篙巨石相撑支。
蜿蜒一线入空碧,后迷来径前无蹊。
舆夫邪许亦良苦,据石憩暂还嗟咨。
平生觌面等胡越,此际相倚同安危。
敛昏阶尽得峰顶,入寺再拜潜致词。
自知赋命甚穷薄,此行无恙邀神施。
世途杳杳未遍历,苟免颠越无他祈。
登舆却走下绝壑,微茫夜色迷东西。
峰头镫火出天半,繁星掩映交参差。
归途惘惘若梦寐,济胜无具良自嗤。
黄尘乌帽固为苦,布袜青鞋宁独宜。
此生位置任天意,倒身一卧忘饥疲。
鉴赏
这首清代冯志沂的《登妙峰》描绘了登山的艰辛与奇妙体验。首句“长松偃蹇山厜㕒”以长松的形象展现山势的险峻,接下来通过“倚空矗立如悬梯”和“回旋三百六十级”描绘山路的陡峭与绵延。诗人午后登山,感受“林风飒飒篮舆欹”,仿佛在急流中行舟,借助“长篙巨石”支撑前行。
进入山中,路径曲折难寻,“蜿蜒一线入空碧”,令人迷失方向。诗人感叹与舆夫的同舟共济,即使处境艰难,也感到彼此间的依靠。登顶后,诗人向佛寺致意,表达对神灵庇佑的期盼,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的命运贫贱,此次登山只是求个平安。
下山时,夜色迷茫,唯有峰头灯火照亮道路,星星点点,如同梦境。诗人自嘲装备简陋,但仍享受这种朴素的登山经历。他认为人生位置由天定,登山过程中的困苦和疲惫,在倒身休息时都烟消云散。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人生的哲思,以及在逆境中寻求内心平静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