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柱似随波上下,骊宫时共月徘徊
出处:《同张赤涵游金山二首》
明 · 李孙宸
秦帝何年鞭石来,当流中望出楼台。
东南海色浮云尽,吴越山光暮雨开。
鳌柱似随波上下,骊宫时共月徘徊。
登临客子休怀古,水落蛟龙夜壑哀。
东南海色浮云尽,吴越山光暮雨开。
鳌柱似随波上下,骊宫时共月徘徊。
登临客子休怀古,水落蛟龙夜壑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金山的壮丽景象,以秦始皇鞭石为引子,展现出金山在江流中的独特位置。诗人通过“东南海色浮云尽,吴越山光暮雨开”两句,将金山置于广阔的海天之间,傍晚时分云散雨收,展现出山光与天色交融的壮美画卷。接下来,“鳌柱似随波上下,骊宫时共月徘徊”则运用比喻手法,将金山比作随波起伏的鳌柱和与月亮相伴的骊宫,生动地描绘了金山在水波与月光下的动态之美。最后,“登临客子休怀古,水落蛟龙夜壑哀”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金山夜晚的宁静与深邃,让人不禁思考历史与自然的永恒对话。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流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和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