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散如何不是仙,人间亦有洞中天
明 · 苏葵
懒散如何不是仙,人间亦有洞中天。
谁教鸿鹄荣丝绁,自喜骅骝卸锦鞯。
行看晚霞公牍了,醉听朝雨曲肱便。
病夫敢比程明道,傍柳随花学少年。
谁教鸿鹄荣丝绁,自喜骅骝卸锦鞯。
行看晚霞公牍了,醉听朝雨曲肱便。
病夫敢比程明道,傍柳随花学少年。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苏葵所作,名为《谬掌堂事四越月颇厌烦劳喜得宪长京还交代有作三首(其一)》。诗中以“懒散”开篇,表达了诗人对日常琐事的厌倦与渴望解脱的心态。接下来,“人间亦有洞中天”一句,巧妙地将现实世界与理想仙境相联系,暗示了诗人内心对于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谁教鸿鹄荣丝绁,自喜骅骝卸锦鞯”两句,运用了鸿鹄与骅骝的典故,鸿鹄象征着高远的理想追求,而骅骝则是骏马,卸下锦鞯则意味着放弃束缚,表达了诗人希望摆脱世俗的羁绊,追求心灵的自由。
“行看晚霞公牍了,醉听朝雨曲肱便”描绘了一幅悠闲自在的生活画面,诗人期待在忙碌一天后,能够欣赏晚霞,处理完公事,然后在朝雨中,枕着手臂小憩,享受片刻的宁静与满足。
最后,“病夫敢比程明道,傍柳随花学少年”一句,诗人以“病夫”自称,谦逊地表示自己不敢与程明道这样的先贤相比,却愿意像年轻人一样,围绕柳树、跟随花朵,保持一颗年轻、热爱生活的心。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也流露出一种积极向上、永葆青春的心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在繁忙生活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渴望,同时也蕴含着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年轻心态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