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我思其殃谁所致,终之者魏始者郑全文

我思其殃谁所致,终之者魏始者郑

出处:《阅三朝要典
清 · 陈睿思
明熹宗时朋党盛,君子小人互争竞。
小人道长君子消,宦官乘时盗国柄。
委鬼茄花互连结,睗睒跳踉意气横。
朝拜假父夕拜官,山鬼昼出白日暝。
顾命元臣愤不平,群贤交章以死诤。
宫中府中羽翼成,涕泣青蒲血空迸。
深居九关啄天下,收缚清流纳诸阱。
狂澜已将砥柱摧,疾风那怕秋草劲。
红丸梃击连移宫,三案手翻乱廷平去。
公然撰刻示天下,正者曰邪邪曰正。
吁嗟朝士蒙恶声,杨左诸臣一网尽。
转瞬烈帝登明堂,黑白分明是非定。
小人束手空怨嗟,君子弹冠更相庆。
所怜奸慝暂退藏,天下纷纷终不靖。
譬如痈疽生腹心,毒气烁体亡身命。
药石虽能溃腐肉,瞑眩不救膏肓病。
我思其殃谁所致,终之者魏始者郑
谋危太子心计深,挟狡矜凶口语佞。
光宗即位不永年,太平天子生难更。
后来邦国日殄瘁,蛾贼纵横遍枭獍。
《要典》虽焚事已迟,庙堂空见忧心怲。
九州龙战血玄黄,其先履霜阴始凝。
后世人君其戒之,莫使女子奄人与国政!

鉴赏

此诗描绘了明朝末期政治动荡的场景,通过描述朋党之争、宦官专权、顾命大臣的愤怒以及君子与小人的斗争,展现了当时政治的黑暗与混乱。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小人道长君子消”、“山鬼昼出白日暝”等,形象地描绘了小人得势、君子受压的情景。

诗的前半部分聚焦于熹宗时期的政治腐败,宦官借助权力掌控朝政,君子与小人之间的斗争激烈,形成朋党对立的局面。顾命大臣对这种局面感到愤慨,但无力改变,只能通过上书谏言来表达不满。宫廷内外形成了相互勾结的势力,导致政治环境极度恶化,君子们甚至不惜以生命为代价进行抗争。

后半部分则描述了政治局势的转变,烈帝登基后,黑白分明,是非得以明确,小人们被迫低头,而君子们得以弹冠相庆。然而,诗中也表达了对奸佞之徒暂时退缩后的忧虑,担心天下仍然动荡不安,如同体内滋生的痈疽,威胁着国家的存亡。

诗的结尾部分提出了警示,提醒后世君主警惕女性干政和宦官专权的危害,强调政治清明的重要性。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深刻反思,揭示了政治腐败对国家和社会的严重后果,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警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