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羌犹慢礼,先折太阿锋
出处:《挽程中书令三首 其一》
宋 · 郑獬
社稷方为系,乾坤岂不容。
庙堂遗剑履,风雨失蛟龙。
汉将莲花幕,周人马鬣封。
小羌犹慢礼,先折太阿锋。
庙堂遗剑履,风雨失蛟龙。
汉将莲花幕,周人马鬣封。
小羌犹慢礼,先折太阿锋。
注释
社稷:国家的根基,代指国家。乾坤:天地,也象征着天下或国家。
庙堂:朝廷,指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
剑履:剑和履,古代官员的象征,表示威严。
风雨:比喻时局动荡。
蛟龙:比喻英雄人物。
莲花幕:形容汉将的威仪或仪仗。
马鬣封:古代封赏功臣的一种方式,将马鬃割下作为标记。
小羌:指羌族,古代部族。
太阿:古代名剑,这里借指强大的力量。
翻译
国家的命运正系于社稷,天地又怎能不包容。朝廷失去了威严,如同遗失了宝剑和官帽,风雨中失去了英雄豪杰。
汉朝将领的威仪如同莲花盛开的帐幕,周朝人的功绩被封赏在马鬣之上。
小小的羌族仍然轻视礼仪,首先触犯了太阿这样的利剑锋芒。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郑獬所作的挽诗,表达了对已故程中书令的深深哀悼和对其功绩的怀念。首句“社稷方为系”强调了程中书令对于国家社稷的重要性,他如同维系国家命运的关键人物。次句“乾坤岂不容”则暗示他的才德足以容纳天地,显示出对其高尚人格的赞誉。
第三句“庙堂遗剑履”描绘了程中书令在朝廷中的地位,暗示他曾经权柄在握,但现已离去,留下空缺。“风雨失蛟龙”进一步比喻他的离去使得朝廷失去了像蛟龙般威猛有力的领导者,风雨动荡,象征局势的不稳定。
接下来,“汉将莲花幕,周人马鬣封”借用了历史典故,将程中书令比作汉代名将或周代功臣,给予他崇高的荣誉。“莲花幕”可能指代他的清廉如莲花,而“马鬣封”则表示他的功业如同封侯的马鬣石,显赫无比。
最后一句“小羌犹慢礼,先折太阿锋”以羌族小辈的轻慢行为,反衬出程中书令的威严,暗示他的影响力仍在,即使是小人也不敢轻易挑衅。这里的“太阿锋”指的是宝剑,以其锋利象征程中书令的智慧和决策力。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历史典故,深情缅怀了程中书令的功绩和人格魅力,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敬仰和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