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喜何为者,姨娘送酒来
出处:《儿喜》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儿喜何为者,姨娘送酒来。
频呼香线女,尽洗白椰杯。
六子歌声发,双鬟舞袖开。
堂前皆角髻,争戴一花梅。
频呼香线女,尽洗白椰杯。
六子歌声发,双鬟舞袖开。
堂前皆角髻,争戴一花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欢愉与亲情的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儿童之喜的由来——姨娘送来美酒,孩子们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诗中通过一系列生动的细节,如呼唤香线女、清洗白椰杯、六子歌声、双鬟舞袖、堂前角髻争戴花梅等,将节日或庆典的热闹氛围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儿喜何为者,姨娘送酒来。”开篇即点明了儿童之喜的原因,姨娘的送酒之举,无疑为孩子们带来了欢乐。接着,“频呼香线女,尽洗白椰杯。”通过“频呼”和“尽洗”的动作,不仅表现了对香线女的重视,也体现了对清洁卫生的重视,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庄重的氛围。随后,“六子歌声发,双鬟舞袖开。”六子的歌声与双鬟的舞袖,共同构成了这场庆祝活动的音乐与舞蹈元素,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活泼。最后,“堂前皆角髻,争戴一花梅。”孩子们都梳着角髻,争相戴上梅花,既体现了节日的特色,也象征着孩子们的纯真与快乐。
整首诗通过这些细节描写,不仅展现了儿童之喜的直接原因,更深层次地反映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深厚情感和传统节日的欢乐气氛。屈大均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将这一场景描绘得栩栩如生,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那份纯粹而温暖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