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多芳草,或以美人名
重瞳气概销尽,大树极飘零。
惟有托根故垒,万灶荒燐灭处,红沁血华腥。
芒刺抱遗恨,枝叶尚南倾。
六国后,三尺剑,一杯羹。
奈何唤罢,帐下垂首惜娉婷。
齐女魂依乔木,蜀帝神游故国,哀怨不堪听。
人彘亦何补,功狗尽遭烹。
鉴赏
这首《水调歌头》(其六)由清代诗人奕绘所作,通过对楚国历史的追忆,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深刻感慨。
首句“楚国多芳草”,开篇即以楚地的自然美景为背景,引出对历史的追思。接着,“或以美人名”一句,暗指楚国历史上众多与美女相关的典故,如楚王好细腰、郑袖等,为后文情感的铺垫埋下伏笔。
“重瞳气概销尽,大树极飘零”两句,通过描述楚国的衰败景象,暗示了历史的变迁和英雄气概的消逝。其中,“重瞳”借指楚王熊绎,此处用以象征楚国曾经的辉煌;“大树”则可能暗喻楚国的根基或权力中心,其“飘零”则表现了国家的衰落。
“惟有托根故垒,万灶荒燐灭处,红沁血华腥”三句,进一步描绘了楚国残破的景象,通过“故垒”、“万灶”、“红沁血华腥”等意象,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历史的沧桑。
“芒刺抱遗恨,枝叶尚南倾”两句,以植物的形象比喻楚国的命运,表达了一种深深的遗憾和不甘。其中,“芒刺”象征着楚国的困境和痛苦,“枝叶尚南倾”则暗示了楚国虽已衰败,但其影响和精神仍存于南方。
“六国后,三尺剑,一杯羹”四句,回顾了战国时期的历史,通过“六国”、“三尺剑”、“一杯羹”等元素,反映了战争的激烈和权力斗争的残酷。
“奈何唤罢,帐下垂首惜娉婷”一句,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同情和无奈,暗示了即使在权力的巅峰,也难以逃脱命运的安排。
“齐女魂依乔木,蜀帝神游故国,哀怨不堪听”三句,通过齐女、蜀帝等历史人物的故事,进一步深化了对历史悲剧的感慨,表达了对逝去时代的怀念和哀伤。
“人彘亦何补,功狗尽遭烹”最后两句,以“人彘”和“功狗”为喻,讽刺了历史上的某些行为,表达了对人性复杂性和历史悲剧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楚国历史的回顾和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英雄气概、权力斗争、人性复杂性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历史悲剧的深切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