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骢马不骑人不识,冷然三尺别生风全文

骢马不骑人不识,冷然三尺别生风

出处:《题第五司户侍御
唐 · 欧阳詹
曾称野鹤比群公,忽作长松向府中。
骢马不骑人不识,冷然三尺别生风

拼音版原文

céngchēngqúngōngzuòchángsōngxiàngzhōng

cōngrénshílíngránsānchǐbiéshēngfēng

注释

曾:曾经。
称:比喻。
野鹤:自由自在的人。
群公:众人,这里指官员。
忽:突然。
作:成为。
长松:高大的松树。
府中:官府。
骢马:毛色青白相间的马。
人不识:不再被人认识。
冷然:冷静、威严的样子。
别生风:自带风范。

翻译

他曾自比为自由自在的野鹤,忽然间却像棵长在官府中的高大松树。
不再骑着青骢马,也不再被人所识,他静静地立着,就像三尺高的松树,自带风范。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欧阳詹的作品,展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感慨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诗人通过“野鹤”自比,表达了自己的孤高品格和超脱世俗的态度。"曾称野鹤比群公"一句中,“野鹤”本是洁净、高雅之物,这里用来比喻诗人的清高节操和不愿随波逐流的品性。

"忽作长松向府中"则透露出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不得已的妥协。"长松"在这里象征着坚守不渝的气节,而“向府中”表明了诗人不得不面对并融入官场的现实。

接下来的两句“骢马不骑人不识,冷然三尺别生风”则更深层次地揭示了诗人在官场中的孤独和与世俗的隔阂。"骢马不骑"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才华未被发掘,而“人不识”则显示出他在当时社会中的边缘化状态。“冷然三尺别生风”一句中,“冷然”传递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孤傲气质,而“三尺别生风”则意味着诗人即使身处官场,依旧保持着与众不同的精神追求和艺术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差的手法,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冲突,以及他在仕途中的独特立场。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