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载倚脩堤,三吴达高涂
出处:《南湖书院》
宋 · 赵汝谠
捍川始成邑,巡甸遂建都。
千载倚脩堤,三吴达高涂。
卫军弛马牧,令尹司官湖。
浚中深有蓄,丰外坚无虞。
往者水冒没,伤哉人愁吁。
雨常夏潦盈,旱必秋田枯。
民功念久隳,邦患谂预图。
忽惊华构敞,岂为纵览娱。
溪落露鲂鲤,草长戏鸥凫。
丹霞出云表,翠巘亘天隅。
缅怀谢公言,希迹岩栖徒。
且复与闾里,共守桑麻区。
千载倚脩堤,三吴达高涂。
卫军弛马牧,令尹司官湖。
浚中深有蓄,丰外坚无虞。
往者水冒没,伤哉人愁吁。
雨常夏潦盈,旱必秋田枯。
民功念久隳,邦患谂预图。
忽惊华构敞,岂为纵览娱。
溪落露鲂鲤,草长戏鸥凫。
丹霞出云表,翠巘亘天隅。
缅怀谢公言,希迹岩栖徒。
且复与闾里,共守桑麻区。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宋诗《南湖书院》描绘了南湖书院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变迁,以及周边环境的优美。首联"捍川始成邑,巡甸遂建都"概述了书院的起源,由防御工事发展成为城市,并最终成为都城的一部分。接下来的诗句赞美了书院周围千年的坚固堤防和便利交通,反映出其在区域中的重要地位。
诗中提到的"卫军弛马牧,令尹司官湖",暗示着书院附近有军事和行政管理的存在,而"浚中深有蓄,丰外坚无虞"则强调了书院区域的水利设施完善,保障了人民生活和农业生产。
诗人感慨过去洪水泛滥带来的灾难,认识到预防自然灾害的重要性,表达了对民生的关注。"忽惊华构敞,岂为纵览娱"揭示了书院开放的目的并非仅为观赏,而是为了教育和社区福祉。
最后,诗人通过描绘溪流、鱼鸟和山色,展现出自然之美,借谢公之言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又表示要与百姓共同守护这片桑麻之地,体现了儒家的济世情怀。整体上,这首诗以书院为中心,展现了历史、地理、人文和自然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