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为鳞,炳虎文
出处:《三马歌》
元 · 袁桷
羌水浑,蜂解屯。
瑞至人,率兽尊。
参以陈,仰天门。
龙为鳞,炳虎文。
髯悍狞,效伏驯。
銮锵锵,驰道遵。
帝乘虬,相攀云。
逝无留,返昆崙。
瑞至人,率兽尊。
参以陈,仰天门。
龙为鳞,炳虎文。
髯悍狞,效伏驯。
銮锵锵,驰道遵。
帝乘虬,相攀云。
逝无留,返昆崙。
鉴赏
这首《三马歌》是元代诗人袁桷所作,其内容寓意深远,充满象征意味。诗中以“三马”为载体,巧妙地融入了历史典故与政治寓意。
首先,“羌水浑,蜂解屯”,开篇即以自然景象起兴,羌水浑浊,蜜蜂解围,暗喻时局动荡,但仍有希望和生机。接着,“瑞至人,率兽尊”,瑞气降临人间,人们尊崇野兽,象征着圣明君主的到来,能引领民众走向和谐与秩序。
“参以陈,仰天门”,通过参与陈设,仰望天门,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的向往与追求。“龙为鳞,炳虎文”,龙身上的鳞片,虎身上的花纹,象征着君主的威严与德行,强调了君主形象的重要性和道德品质的必要性。
“髯悍狞,效伏驯”,形容君主的勇猛与智慧,最终能够使狂悍之士归顺,表现出君主治理国家的高超能力。“銮锵锵,驰道遵”,銮铃声声,车马疾驰,象征着君主的权威与行动力,以及国家政策的贯彻执行。
“帝乘虬,相攀云”,帝王乘坐龙虬,与臣子一同升入云端,体现了君臣一体,共同追求理想境界的主题。“逝无留,返昆仑”,时光流逝,但最终回归到理想的昆仑山,寓意着理想政治的永恒追求与实现。
整首诗通过“三马”的象征,巧妙地融合了历史、政治、自然与理想,展现了作者对于理想政治的深刻思考与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