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首牟尼古佛图,今朝犹剩旧头颅
出处:《系中生日二首》
明 · 释函可
稽首牟尼古佛图,今朝犹剩旧头颅。
纵经万死知何恨,欲尽馀生亦是虚。
破寺独松撑日月,短床閒梦到江湖。
从他知罪浑无涉,纳纳乾坤一病夫。
纵经万死知何恨,欲尽馀生亦是虚。
破寺独松撑日月,短床閒梦到江湖。
从他知罪浑无涉,纳纳乾坤一病夫。
鉴赏
这首诗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僧人对生命的独特感悟与对佛法的坚定信仰。首句“稽首牟尼古佛图”,开篇即以对佛教圣者的敬礼,引出对古老佛像的追忆,暗含着对历史与传统的尊重。接着,“今朝犹剩旧头颅”一句,既是对自身年华老去的感慨,也是对生命有限性的深刻反思。
“纵经万死知何恨,欲尽馀生亦是虚。”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面对生死的态度,即使历经千难万险,也无怨无悔;即便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也认为这不过是宇宙间的一个过程,充满了哲理的深度和超脱的精神境界。
“破寺独松撑日月,短床閒梦到江湖。”这两句描绘了诗人身处简陋寺院,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通过“独松”与“江湖”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广阔的胸怀。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似乎能暂时忘却尘世的烦恼,进入一种超然物外的梦境。
最后,“从他知罪浑无涉,纳纳乾坤一病夫。”诗人以自嘲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世间是非功过淡然处之的态度,认为自己只是一个病态的观察者,对世界的种种纷扰并不在意。这种豁达的人生态度,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佛教教义的深切体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生命体验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死、自我、宇宙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佛教精神的虔诚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学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