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知粹美始终一,更看清光表里真
出处:《人玉吟》
宋 · 邵雍
玉不自珍人与珍,人珍何谢玉之纯。
然知粹美始终一,更看清光表里真。
韬韫有名初在石,琢磨成器却须人。
古人已死不复见,被褐之言不谬云。
然知粹美始终一,更看清光表里真。
韬韫有名初在石,琢磨成器却须人。
古人已死不复见,被褐之言不谬云。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玉:玉石。自珍:自我珍视。
人与珍:被人珍视。
谢:感谢,这里指体现。
纯:纯净。
粹美:纯粹之美。
始终一:始终如一。
清光:表面的光芒。
表里真:内在的真实。
韬韫:隐藏,蕴藏。
有名:有名声,出名。
石:石头。
琢磨:雕琢。
古人:古代的人。
已死:已经去世。
不复见:不再可见。
被褐:穿着粗布衣,比喻朴素。
谬:错误。
翻译
玉石如果不被人珍视,就会失去价值,而人对它的珍爱,正是它的纯净之美的体现。然而,人们深知纯粹美好的本质始终如一,只有透过表面的光芒,才能看到内在的真实。
玉石最初隐藏在石头中默默无闻,但经过人的雕琢,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
古人的智慧虽然已不可再见,但他们朴素的言论却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是真实的。
鉴赏
这首诗名为《人玉吟》,是宋代哲学家邵雍所作。诗人以玉为喻,探讨人品与价值的关系。首句“玉不自珍人与珍”,强调玉的价值在于人的发现和珍视,暗示人才需要得到赏识才能展现其内在价值。接着,“人珍何谢玉之纯”表达了对人品纯净的赞美,认为人的美德如同玉的纯粹,值得被珍视。
诗人进一步阐述,“然知粹美始终一”,表明真正的美是内在的,无论外在环境如何变化,其本质始终如一。而“更看清光表里真”则揭示了观察事物要透过表面看本质,如同看透玉石的内外之美。
“韬韫有名初在石”意指才华或美德最初可能隐藏未显,但只要有识人者发掘,就能显现出来。“琢磨成器却须人”则强调个人的成长和成就离不开他人的引导和磨砺。
最后,诗人借古人之口说:“古人已死不复见,被褐之言不谬云。”表达了对古人智慧的敬仰,认为即使古人不在,他们的教诲(被褐之言,意指朴素的道理)依然具有真理性和指导意义。
整体来看,《人玉吟》通过玉的比喻,寓言式地阐述了人才的发现、内在品质的重要性以及后人学习前贤智慧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