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天章降三光,圣泽该九州全文

天章降三光,圣泽该九州

出处:《送颜平原
唐 · 岑参
天子念黎庶,诏书换诸侯。
仙郎授剖符,华省辍分忧。
置酒会前殿,赐钱若山丘。
天章降三光,圣泽该九州
吾兄镇河朔,拜命宣皇猷。
驷马辞国门,一星东北流。
夏云照银印,暑雨随行辀。
赤笔仍在箧,炉香惹衣裘。
此地邻东溟,孤城吊沧洲。
海风掣金戟,道吏呼鸣驺。
郊原北连燕,剽劫风未休。
鱼盐隘里巷,桑柘盈田畴。
为郡岂淹旬,政成应未秋。
易俗去猛虎,化人似驯鸥。
苍生已望君,黄霸宁久留。

拼音版原文

tiānniànshùzhàoshūhuànzhūhóu
xiānlángshòupōuhuáshěngchuòfēnyōu

zhìjiǔhuìqián殿diànqiánruòshānqiū
tiānzhāngjiàngsānguāngshènggāijiǔzhōu

xiōngzhènshuòbàimìngxuānhuángyóu
guóménxīngdōngběiliú

xiàyúnzhàoyínyìnshǔsuíxíngzhōu
chìréngzàiqièxiāngqiú

líndōngmíngchéngdiàocāngzhōu
hǎifēngchèjīndǎomíngzōu

jiāoyuánběiliányànpiāojiéfēngwèixiū
yánàixiàngsāngzhèyíngtiánchóu

wèijùnyānxúnzhèngchéngyìngwèiqiū
měnghuàrénxùnōu

cāngshēngwàngjūnhuángníngjiǔliú

注释

天子:古代对帝王的尊称。
黎庶:百姓、平民。
诏书:皇帝发布的命令文书。
诸侯:古代受封拥有一片领地的贵族。
仙郎:对俊美或有才学的青年官员的美称。
剖符: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或封赏功臣时,将符节剖分为两半,君臣各执一半,作为信物。
华省:华丽的中央官署,指朝廷中枢机构。
分忧:分担朝廷忧虑,此处指在中央任职。
置酒:设宴。
前殿:皇宫中的正殿。
赐钱:皇帝赏赐的钱财。
山丘:形容数量众多,如山丘般堆积。
天章:指皇帝的文采或诏书,此处比喻皇恩。
三光:日、月、星,泛指天体,这里喻指皇恩如日月星辰般普照。
圣泽:皇帝的恩惠。
九州:古代中国的代称,泛指全中国。
吾兄:对兄长的称呼。
镇:镇守、治理。
河朔:泛指黄河以北地区。
拜命:接受任命。
皇猷:皇帝的谋略、政令。
驷马:四匹马拉的车,古代官员出行的高级车驾。
国门:都城的城门,象征国家。
一星:比喻官员出行的车驾,如流星般迅疾。
东北流:向东北方向疾驰。
夏云:夏季的云彩。
银印:古代高级官员的银质官印。
暑雨:夏季的阵雨。
行辀:车辕,泛指车驾。
赤笔:红色毛笔,古代用于起草或批阅重要文件。
箧:箱子,用于存放物品。
炉香:熏炉中散发出的香气。
衣裘:外衣和皮裘,此处指官员的服饰。
东溟:东海,广阔的东方海域。
孤城:孤立的城池。
沧洲:水边或海滨之地,常用来描绘荒凉景象。
掣:拉、扯,此处指海风吹动兵器。
金戟:金色的戟,古代的一种兵器。
道吏:管理道路的官员。
鸣驺:古代官员出行时,负责开道的骑马侍从。
郊原:郊区的原野。
燕:燕地,泛指北方地区。
剽劫:抢掠、打劫。
风未休:风气尚未平息。
鱼盐:捕鱼晒盐的行业,代指商业活动。
隘:狭窄,此处指拥挤。
里巷:街巷、胡同。
桑柘:桑树与柘树,古代常种植于田间,用于养蚕或木材。
田畴:田地、田野。
淹旬:拖延超过十天,此处指耽误时间。
政成:政绩显著。
未秋:尚未到秋季。
易俗:改变风俗习惯。
猛虎:比喻恶劣的社会风气或顽固的恶势力。
化人:教化民众。
驯鸥:比喻驯服的人,此处指使民众顺服归化。
苍生:百姓,泛指人民。
望君:盼望、期待您的到来。
黄霸:西汉名臣,以治绩显著著称。
宁久留:岂会长久停留,暗示将迅速取得成效。

翻译

皇上挂念百姓疾苦,下诏书更换地方诸侯。
朝廷仙郎受命授予符节,离开中枢重任,赴任地方。
在前殿设宴饯行,赏赐钱财如山丘般丰厚。
皇恩浩荡如日月星辰降临,泽被九州大地。
我兄长镇守河朔之地,接受任命,宣扬皇家旨意。
乘驷马告别京城国门,如一颗星向东北方疾驰而去。
夏日云朵映照银色官印,沿途夏雨伴随车驾前行。
笔仍置于箱内,炉中香烟缭绕,沾染衣裘。
此地临近东海,孤城遥对苍茫海滨。
海风吹动金戈铁戟,道旁官吏呼唤开道的驺卒。
郊野北接燕地,盗匪抢劫之风尚未平息。
鱼盐交易挤满街巷,桑树与柘树遍布田野。
到任为官岂能拖延时日,政绩显著应在秋季之前。
移风易俗如同除去猛虎,教化民众犹如驯服海鸥。
当地百姓已翘首期盼您的到来,您如黄霸般贤良,不会久留此处。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岑参的《送颜平原》。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其前程的美好祝愿。

"天子念黎庶,诏书换诸侯":开篇即展示皇帝关怀民众、颁布诏令的宏大气势,设置了一种上通天文、下及人事的壮丽场景。

"仙郎授剖符,华省辍分忧":这里的“仙郎”指代官员或使者,“剖符”是古代用以传递命令的一种凭证,诗人借此表明官方对民众的关怀和解除忧虑。

"置酒会前殿,赐钱若山丘":宴席设于宫廷前殿,赐予金钱如同山丘一般多,这两句描绘了一种盛大的庆典场面。

"天章降三光,圣泽该九州":“天章”指帝王的法度,“三光”可能是日月星之意,象征着帝王的德泽普及四方;“圣泽”则强调了皇恩的广泛和深厚。

"吾兄镇河朔,拜命宣皇猷":诗人提到自己的兄弟或亲近的人担任边疆官职,接受朝廷的命令去执行皇帝的意旨。

接下来的几句描写了离别的情景:“驷马辞国门,一星东北流。夏云照银印,暑雨随行辀。”其中“驷马”、“一星”、“夏云”、“暑雨”等都营造出一种秋天离别的氛围。

"赤笔仍在箧,炉香惹衣裘":这里则是对官员日常工作和生活的一种描绘,表现了他们即将踏上旅途前的忙碌与准备。

"此地邻东溟,孤城吊沧洲":诗人提到自己所处之地的特定环境,孤城可能是指边疆或某个偏远的地方。

以下几句则继续描绘边塞的荒凉和战争的氛围:“海风掣金戟,道吏呼鸣驺。郊原北连燕,剽劫风未休。”其中“海风”、“金戟”、“道吏”、“鸣驺”、“郊原”等都为我们勾勒出边塞的严峻和战争的紧张。

"鱼盐隘里巷,桑柘盈田畴":这里则是对边地生活的一种描绘,表现了当地人民的生产与生活状态。

"为郡岂淹旬,政成应未秋":诗人表达了对颜平原在任所能够长久、政绩显著的期望和祝愿。

最后两句“易俗去猛虎,化人似驯鸥。苍生已望君,黄霸宁久留”则是诗人希望颜平原能够改善风俗、驯服民心,并对其长久居于此地表示了美好祝愿。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文学才华,也反映出唐代边塞生活的艰辛和当时官员们的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