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户一囊麝,见人双眼波
士才无定称,用显称巳过。
长安小家子,粲粲秋池荷。
性慧不觉耻,母怜不加诃。
出户一囊麝,见人双眼波。
情动笑难止,语娇音屡讹。
都人口如沸,观者踵相摩。
因缘幸充选,恩泽成偏颇。
少费万金珠,一呼千绮罗。
佯愁惨白日,猛唾倾天河。
东邻有贤女,春绿涵脩蛾。
花艳不裁剪,玉光无切磋。
自小固闻礼,藏头岂知他。
亲戚尚未见,媒官当奈何。
过时谁问访,生世就蹉跎。
岂不有配偶,市里或山阿。
岂不有奉养,舂饎与机梭。
列女不得传,乐府无人歌。
容华日衰落,涕泣坐滂沱。
富贵易脩饰,贫贱多笑呵。
柳下无仲尼,小官终灭磨。
进退在勇决,迟疑两皆蹉。
退当事奇伟,夙驾追雄轲。
进当取势位,健笔为干戈。
胡然守一节,独自埋随和。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女色:女性的美貌。宠至美则多:受宠时缺点也多。
士才:士人的才能。
小家子:出身低微的女子。
粲粲:鲜明、明亮。
母怜:母亲的宠爱。
囊麝:香囊。
眼波:眼神流露的情感。
惨白日:假装悲苦的样子。
春绿涵脩蛾:春天般的女子,眉眼如画。
花艳:女子的美丽。
列女:贞洁的女子。
乐府:古代的一种音乐机构。
贫贱多笑呵:贫贱之人常受嘲笑。
柳下:隐居之处。
进退:选择进仕或退隐。
迟疑:犹豫不决。
夙驾:早起。
干戈:比喻战争。
胡然:为何。
翻译
女色没有固定的美丽标准,受宠时越美往往越多缺点。士人的才能没有固定的评价,一旦被认可就显得过高。
长安的小家碧玉,像秋天池塘中的荷花般明艳。
她天性聪明,不知羞耻,母亲宠爱也不加责备。
出门携带香囊,见到人便眼波流转。
情感流露,笑容难收,言语轻柔却常出错。
满城人都为之沸腾,围观的人摩肩接踵。
因缘巧合入选,恩宠变得偏颇。
只需少许代价就能得到众多美女,一声召唤就有千娇百媚来应。
假装悲苦,泪水如天河倾泻。
东邻有位贤淑女子,春意盎然,眉眼如画。
她的美丽无需雕琢,光彩照人。
从小就知道礼仪,但隐藏内心的想法谁能知晓。
亲戚尚未见过,媒婆又能如何撮合。
过了适婚年龄,人生就此耽误。
难道没有伴侣?可能在市井或山野。
难道没有供养?或许靠舂米织布维生。
贞洁的女子事迹未被流传,乐府诗中无人歌唱。
容貌日渐衰退,只能泪流满面。
富贵之人容易修饰外表,贫贱之人常受嘲笑。
柳树下没有孔子,小官职最终会被磨损。
进退之间需果断,犹豫只会错过机会。
退隐时应做大事,早起追随英雄豪杰。
进取则追求权位,文笔也能化作武器。
为何坚守一己之节,独自承受寂寞。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觏的作品,表达了对女性美貌和才能的赞赏,以及对婚姻和家庭生活的渴望。诗中通过对比和排比手法,将女子的容色和才情与男子的宠爱和能力相提并论,展现了作者对理想伴侣的向往。
"女色无定美,宠至美则多。士才无定称,用显称巳过。" 开篇即点明女子之美和人才之才,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宠爱和使用而呈现出不同的光彩。
"长安小家子,粲粲秋池荷。性慧不觉耻,母怜不加诃。" 描述了一位在长安的小家碧玉之女,她的性情聪明而不感到羞愧,母亲对她的爱抚而不加以责备。
"出户一囊麝,见人双眼波。情动笑难止,语娇音屡讹。" 女子一出门便如同一只美丽的麝香兽,吸引着众人的目光,她的情感丰富,笑容可掬,说话时声音柔和而又带有一丝婉转。
"都人口如沸,观者踵相摩。因缘幸充选,恩泽成偏颇。" 她的美貌和才华吸引了众人的赞誉,如同沸腾的泉水一般,人们争相前来围观。她因此而得以被选中,与之结缘的人也因此而得到特别的恩惠。
"少费万金珠,一呼千绮罗。佯愁惨白日,猛唾倾天河。" 描述了为获得她的心和手所付出的代价,以及她对待感情的态度,她的情感如同天上的云朵,可以在瞬间变幻莫测。
"东邻有贤女,春绿涵脩蛾。花艳不裁剪,玉光无切磋。" 诗中的女子不仅美貌,还聪明贤淑,如同春天的翠绿叶子,她的才华和品德如同鲜花,不需要修饰便自然灿烂。
"自小固闻礼,藏头岂知他。亲戚尚未见,媒官当奈何。" 这位女子从小便受过良好的教养,即使在隐蔽的地方也能保持她的本分,对于未来可能的婚姻,她的亲族还未曾谋面,而媒人又该如何是好。
"过时谁问访,生世就蹉跎。岂不有配偶,市里或山阿。岂不有奉养,舂饎与机梭。" 随着时间的流逝,没有人来探访,她的一生似乎就在犹豫中度过。难道没有适合她的伴侣吗?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山野,也该有人能给予她应有的关怀和抚养。
"列女不得传,乐府无人歌。容华日衰落,涕泣坐滂沱。富贵易脩饰,贫贱多笑呵。柳下无仲尼,小官终灭磨。进退在勇决,迟疑两皆蹉。" 诗中女子的才情和美貌无法流传于世间,没有人能歌颂她的故事,她的光彩渐渐失去,如同泪水涓涓。
"退当事奇伟,夙驾追雄轲。进当取势位,健笔为干戈。胡然守一节,独自埋随和。"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待机遇的态度,无论是退隐还是前进,都应勇敢决断,不应犹豫不决;在书写时,也应展现出坚定有力的笔锋。
这首诗通过对女性美貌和才能的赞赏,以及对婚姻和家庭生活的渴望,展示了作者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的语言优美,意境丰富,充分体现了宋代文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艺术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