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见古人图画里,动无端、生不同时慨
倚高梧、解衣盘薄,髯其堪爱。
七十年来无此客,余韵留风犹在。
问何处、桐阴不改,名士从来多似鲫,让词人、消受双鬟拜。
可容我、取而代。
文章烟月思高会,好年华青尊红烛,歌容舞态。
太白东坡浑未死,得此人生差快。
弹指耳、时乎难再。
及见古人图画里,动无端、生不同时慨。
口欲语、意先败。
鉴赏
这首《贺新郎》是清代诗人蒋士铨的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文人雅集的场景,充满了对古代文士风流韵事的追忆与向往。
开篇“一丈清凉界”,营造出一个超凡脱俗的意境,仿佛置身于一片宁静而清凉的世界之中,高大的梧桐树下,文人们盘膝而坐,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与和谐。“倚高梧、解衣盘薄”描绘了文人们轻松自在的状态,他们卸下了世俗的重负,以最自然的姿态相聚。
“七十年来无此客,余韵留风犹在”则表达了对过往文人聚会的怀念,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年,但那份文人之间的风雅与韵味依然留存,仿佛还能感受到当时的氛围。接下来,“问何处、桐阴不改,名士从来多似鲫”一句,以桐阴不变喻示着文人的传承与延续,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总有新的文人如鱼般涌现。
“让词人、消受双鬟拜”则描绘了文人受到年轻女子的敬仰与崇拜,这种场景既体现了文人的魅力,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文人的尊重与推崇。最后,“可容我、取而代”表达了诗人希望成为这一传统的一部分,渴望能够继承并延续这份文脉。
“文章烟月思高会,好年华青尊红烛,歌容舞态”几句,将文人聚会的场景与美好的时光、美酒、歌声和舞蹈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浪漫而热烈的氛围,展现了文人聚会的欢愉与诗意。
“太白东坡浑未死,得此人生差快”借用李白和苏轼两位古代文豪的例子,表达了对古代文人生活的向往,认为能够像他们那样生活,即使短暂,也是人生的一大快事。
“弹指耳、时乎难再”感叹时光易逝,美好的聚会难以再次重现,流露出一种淡淡的遗憾与珍惜之情。
“及见古人图画里,动无端、生不同时慨”则是对古人生活的想象与感慨,即使在画中见到古人,也无法避免对生不同时代的感慨,表达了对历史的敬畏与对当下生活的反思。
“口欲语、意先败”则以一种幽默的方式,表达了在表达自己情感或想法时的犹豫与困难,或许是因为语言的限制,或许是因为情感的复杂,使得想要表达的话语在出口前就已败落。
整体而言,这首《贺新郎》通过对古代文人聚会场景的描绘,以及对文人风雅生活的向往与感慨,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