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忆青山岂□归,临岐真恨此心违
出处:《送张穆之还鲸山旧居二首》
明末清初 · 何巩道
老忆青山岂□归,临岐真恨此心违。
高楼莫听相催笛,前路犹悬未落晖。
草色入天遮别梦,江痕吞石溅絺衣。
鹤飞不肯栖华表,城郭年来想巳非。
高楼莫听相催笛,前路犹悬未落晖。
草色入天遮别梦,江痕吞石溅絺衣。
鹤飞不肯栖华表,城郭年来想巳非。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何巩道的作品《送张穆之还鲸山旧居二首(其一)》。诗中充满了对友人归乡的深情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联“老忆青山岂□归,临岐真恨此心违。”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归乡的深切思念,以及自己不能同行的遗憾。这里的“□”可能是笔误或留白,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颔联“高楼莫听相催笛,前路犹悬未落晖。”劝告友人在归途中不要听那催促前行的笛声,因为前方的路还长,夕阳尚未完全落下,寓意着友人归途中的美好与希望。
颈联“草色入天遮别梦,江痕吞石溅絺衣。”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象,绿草如茵,延伸至天边,仿佛遮住了离别的梦境;江水拍打岩石,溅湿了友人的衣物,既展现了自然的壮美,也暗喻了离别的伤感。
尾联“鹤飞不肯栖华表,城郭年来想巳非。”以鹤不肯栖息华表,象征着友人归乡后可能面对的变故和不适应,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生活的担忧和祝福。最后一句“城郭年来想巳非”,则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变迁的感慨,预示着友人回到故乡后,家乡或许已非往昔的模样。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友人归乡的复杂心情,以及对时光流转、世事变迁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