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世凤麟,吐握岂云惮
出处:《感事十诗上李侍郎 其六》
宋 · 陈造
伯夷困采薇,名不厕周乱。
敬通可言命,四七拱炎汉。
圣主方侧席,士或槃薖涧。
有斧苦无柯,古今同此叹。
大人世凤麟,吐握岂云惮。
么么未足数,一官从浪漫。
敬通可言命,四七拱炎汉。
圣主方侧席,士或槃薖涧。
有斧苦无柯,古今同此叹。
大人世凤麟,吐握岂云惮。
么么未足数,一官从浪漫。
注释
伯夷:古代贤士。厕:接纳。
周乱:周朝的动乱。
敬通:人名,指能洞察天命者。
拱:环绕,此处指敬仰。
炎汉:汉代。
侧席:虚心求贤。
槃薖:隐居不出。
涧:山涧。
斧:才能。
柯:柄。
叹:感叹。
大人:杰出人物。
世凤麟:比喻稀有人才。
吐握:招揽。
么么:形容微小。
未足数:不值得计算。
浪漫:随性而为。
翻译
伯夷因饥饿采食野菜,名声不被周朝的混乱所接纳。敬通能言明天命,身处乱世仍敬仰汉室四七年间。
圣明君主正求贤若渴,士人却隐居山涧不愿出仕。
他们有才能却苦于缺少机会,古今之人都为此感慨。
杰出人物如同凤麟,即使招揽也不惧怕艰难。
那些微不足道的人不值一提,他们只追求随性而为的官职。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造所作的《感事十诗上李侍郎(其六)》,主要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感慨和个人抱负的抒发。首句“伯夷困采薇”引用了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典故,象征着高尚节操在乱世中的困境。接下来,“敬通可言命,四七拱炎汉”暗指贤者敬通虽身处乱世,但仍能坚守道义,如同汉代的四七年间,群臣尽力辅佐朝廷。
“圣主方侧席,士或槃薖涧”表达了对明君的期待和对士人处境的描绘,圣主求贤若渴,但有些士人却只能隐居山林,感叹才华无处施展。“有斧苦无柯”比喻有才能的人却找不到施展的平台,这是诗人对人才被埋没的感慨。
“大人世凤麟,吐握岂云惮”则赞美那些像凤凰麒麟般的大人物,他们即使面临困难,也不会畏惧,展现出高尚的气节。“么么未足数,一官从浪漫”批评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只追求个人官位,缺乏远大志向。
整首诗通过历史典故和个人感受,揭示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体现了陈造深沉的文人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