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海当年此驻师,斜阳劫火纪功碑
出处:《南普陀题壁 其一》
清末民国初 · 苏镜潭
靖海当年此驻师,斜阳劫火纪功碑。
我来独下新亭泪,把酒临风尚论之。
我来独下新亭泪,把酒临风尚论之。
鉴赏
这首诗《南普陀题壁(其一)》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苏镜潭所作,通过简短的四句,表达了对历史往事的深沉感慨与追忆。
首句“靖海当年此驻师”,点明了地点与事件,即在靖海战役中,军队曾在此地驻扎。靖海战役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海战,此处以“靖海”二字开篇,既指明了地点,也暗示了历史背景,为读者构建了一个宏大的历史场景。
第二句“斜阳劫火纪功碑”,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战火余烬中立着记录功绩的石碑的画面。夕阳的余晖与战争的痕迹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也象征着历史的铭记与反思。这里,“劫火”一词形象地描绘了战争的破坏与毁灭,而“纪功碑”则代表了对英勇事迹的纪念与颂扬。
第三句“我来独下新亭泪”,诗人亲自来到这个地方,面对历史的遗迹,不禁流下了泪水。这里的“新亭”可能是指新建的亭子,也可能暗指新的时代背景下的回忆与感慨。诗人独自一人,泪水滑落,表达了个人对历史变迁的感伤与对逝去英雄的怀念。
最后一句“把酒临风尚论之”,诗人举杯饮酒,面对微风,似乎在与过往的历史对话,思考与讨论。这一句不仅体现了诗人的豪情与洒脱,也暗示了他对历史事件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展望。通过饮酒与风的互动,诗人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记忆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富有哲思的场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感悟和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同时也蕴含了对现实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