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亲捆屦终难待,几日春条为倒吹
出处:《挽台设师》
明 · 释今沼
尚忆溪桥遇我师,自挑衣履到山时。
久谙细行劳皆喜,远赴檀那病不辞。
寒骨似霜流辈服,夜坛无食野魂悲。
供亲捆屦终难待,几日春条为倒吹。
久谙细行劳皆喜,远赴檀那病不辞。
寒骨似霜流辈服,夜坛无食野魂悲。
供亲捆屦终难待,几日春条为倒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对师长的深切怀念与敬仰之情。首句“尚忆溪桥遇我师”,诗人回忆起与师长在溪边桥头相遇的情景,表达了对师长的深刻记忆。接着,“自挑衣履到山时”描述了师长亲自为弟子准备衣物,直至上山的辛勤付出,体现了师长对弟子的关怀与爱护。
“久谙细行劳皆喜,远赴檀那病不辞”两句,进一步展现了师长的品德与精神风貌。师长对于日常琐事的细心处理感到喜悦,并不畏艰难远赴檀那(佛教中的施主)处,即使身体不适也毫不推辞,表现了其无私奉献的精神。
“寒骨似霜流辈服,夜坛无食野魂悲”则通过对比手法,将师长的高尚品质比作严冬中不屈的霜骨,令人敬佩;同时,夜晚坛场无人供养,孤魂哀鸣,更显出师长的孤独与牺牲精神。
最后,“供亲捆屦终难待,几日春条为倒吹”表达了诗人对未能及时为师长提供所需帮助的遗憾,以及希望以春日之风表达对师长的思念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师长事迹的追忆,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崇高的道德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