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根已净一尘障,百岁何须九转丹
出处:《赠庞郦亭先生二首 其二》
清末民国初 · 方仁渊
漫郎厌事早辞官,花下衔杯醉倒冠。
掩耳不闻新世事,回头重拾旧时欢。
六根已净一尘障,百岁何须九转丹。
啸咏琴溪称聱叟,寻梅看竹不知寒。
掩耳不闻新世事,回头重拾旧时欢。
六根已净一尘障,百岁何须九转丹。
啸咏琴溪称聱叟,寻梅看竹不知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厌倦尘世纷扰,选择辞官归隐的老者形象。诗人通过“漫郎”这一角色,展现了其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以及对世俗事务的疏离态度。首句“漫郎厌事早辞官”,直接点明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生活选择,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接着,“花下衔杯醉倒冠”一句,以酒醉的形象,生动地刻画出老者在自然美景中放纵自我、忘却烦恼的情景。这种借酒消愁、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体现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掩耳不闻新世事,回头重拾旧时欢”两句,进一步展示了“漫郎”对现实世界的疏离和对过往美好回忆的珍惜。他选择屏蔽外界的喧嚣,沉浸在过去的快乐之中,这是一种对简单纯粹生活的向往,也是对心灵深处那份宁静与满足的追求。
“六根已净一尘障,百岁何须九转丹”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精神境界的追求和对长寿的淡然态度。他认为内心的纯净比任何外在的追求都更为重要,百年的寿命也不必过分追求长生不老的丹药,这反映出一种超越物质、重视精神层面的哲学思考。
最后,“啸咏琴溪称聱叟,寻梅看竹不知寒”两句,以生动的场景描绘了“漫郎”在自然中的生活状态。他啸咏于溪边,弹琴自娱,寻找梅花、观赏翠竹,即使在寒冷的季节也感到温暖。这种生活充满了诗意和乐趣,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热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漫郎”这一角色的塑造,展现了清末近现代初时期文人对自由、自然和精神追求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生活的疏离态度,具有浓厚的个人情感色彩和时代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