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水裂痕,纵横贯山腹
落日如车轮,奔驰入荒谷。
风含万里声,草无一寸绿。
人言开辟时,地水相抵触。
至今水裂痕,纵横贯山腹。
山腹俯千寻,其下窈而曲。
当年海底形,一一森在目。
昆崙西来脉,矫若龙蛇伏。
积气尽东趋,尾闾成大陆。
神功不到处,留此鸿荒局。
八月雪花飞,高峰削寒玉。
盘天入泱莽,度地有盈缩。
欲穷变化根,心远境转促。
翻羡北窗人,卧游一丘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黄河西岸壮丽的自然景观和深邃的地质历史,通过丰富的想象与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刻感悟。
首句“积土如穹庐,叠石如夏屋”以“穹庐”和“夏屋”为喻,形象地描绘了山峦起伏的景象,如同巨大的帐篷和高耸的房屋,展现出山脉的雄伟壮观。接着,“落日如车轮,奔驰入荒谷”则将落日比作疾驰的车轮,生动地表现了夕阳西下时分,光线与大地的动态美,以及山谷的辽阔与深远。
“风含万里声,草无一寸绿”两句,通过风声与草色的对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风声悠长,仿佛能传遍万里,而草色却因季节或环境因素显得不那么鲜活,形成鲜明的视觉对比。
“人言开辟时,地水相抵触。至今水裂痕,纵横贯山腹。”这里引用了古代关于天地开辟的传说,描述了地壳运动和水流侵蚀的力量,使得山体内部留下了裂痕,揭示了自然界的强大与神秘。
“山腹俯千寻,其下窈而曲。当年海底形,一一森在目。”进一步描绘了山腹的深度与曲折,仿佛可以看到亿万年前海底的景象,充满了对地质历史的遐想与敬畏。
“昆仑西来脉,矫若龙蛇伏。积气尽东趋,尾闾成大陆。”将昆仑山脉比作蜿蜒的龙蛇,形象地展示了山脉的走向和地形特征。同时,通过“积气尽东趋,尾闾成大陆”,描绘了大气流动和水系分布的规律,体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平衡。
“神功不到处,留此鸿荒局。”表达了对自然力量之神奇与未被完全理解之处的感慨,强调了人类认知的局限性。
最后,“八月雪花飞,高峰削寒玉。盘天入泱莽,度地有盈缩。”描绘了冬季山峰上的雪景,以及天空与大地之间的广阔与变化,进一步强化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多变。
“欲穷变化根,心远境转促。翻羡北窗人,卧游一丘足。”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奥秘的探索欲望,同时也流露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认为在心灵远离尘嚣的地方,就能领略到自然之美,不需要亲临其境也能获得满足。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规律的思考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