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忧虞欢乐皆占月,月本无心同不同全文

忧虞欢乐皆占月,月本无心同不同

出处:《山月行
唐 · 皎然
家家望秋月,不及秋山望。
山中万境长寂寥,夜夜孤明我山上。
海人皆言生海东,山人自谓出山中。
忧虞欢乐皆占月,月本无心同不同
自从有月山不改,古人望尽今人在。
不知万世今夜时,孤月将□谁更待。

注释

家家:每家每户。
秋月:秋天的月亮。
不及:比不上。
秋山:秋天的山。
山中:山里。
万境:万物之景象。
长寂寥:长久寂静。
夜夜:每晚。
孤明:独自明亮。
海人:海边的人。
海东:海的东面。
山人:山里的人。
忧虞:忧虑。
欢乐:快乐。
占月:寄托于月。
月本无心:月亮本没有情感。
自从:从那时起。
有月:出现月亮。
山不改:山没有改变。
万世:千秋万代。
今夜时:今晚的时刻。
孤月:孤独的月亮。
□:此处可能为遗漏或无法辨识的字。
更待:等待更久。

翻译

每家都盼望秋夜之月,却比不上秋山之上的眺望。
山中万物恒久寂静,夜夜唯有明月与我山顶相伴。
海边的人都说自己生于海的东边,山里的人则说来自山中。
无论是忧虑还是欢乐,人们都寄托于月亮,而月亮本无心,对谁都一样。
自从有了月亮,山就未曾改变,古往今来的人们都在仰望。
不知道历经万世,今夜的时光里,孤独的月亮又在等候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明月的境界,诗人以独特的情感和视角展现了山中与月亮之间的独特关系。开篇“家家望秋月,不及秋山望”,即点出了普通人对秋夜明月的向往,但在诗人的眼里,这种向往远不如山中的宁静和深邃。

“山中万境长寂寥,夜夜孤明我山上”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山中与尘世不同的宁静与孤独。万象皆在沉睡之中,只有月光照亮诗人所处的高地,给予了一种超脱凡尘的感受。

“海人皆言生海东,山人自谓出山中”则是对比海边居民和山中的生活态度的描述。海边的人习惯了大海的辽阔,而山中之人则沉醉于他们的幽静世界。

“忧虞欢乐皆占月,月本无心同不同”深刻地揭示了人们情感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尽管月亮不带任何感情色彩,但人们却喜欢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寄托于此,从而在月光下产生共鸣。

“自从有月山不改,古人望尽今人在”一句,则是对时间流逝与自然永恒的感慨。山和月一直存在,不变的是它们,而人类则代代相传,一个接一个地来到世界,又离去。

最后,“不知万世今夜时,孤月将谁更待”表达了诗人对未来无限长河中的疑问与期待。面对永恒的山和月,诗人不禁思考,在这漫长的人类历史中,今夜这个瞬间又会留给谁?

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物,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空间以及人类情感的深刻领悟。在皎然手下,秋山与明月共同构建了一幅超越时空的哲思图卷。